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系列10篇)

2023-11-29 10:40:01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

长江教学设计及感悟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地理)

宜安镇中学 牛文贤

设计意图:本节课属于初二学习的内容,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图、选图和用图的能力,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看到图后一目了然,既节省了教师讲解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对一些生涩的地理概念,学生往往感觉难度大。所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能理解河流的不同的水文特征。而仅仅靠老师的语言,又是苍白的,是在纸上谈兵,能给学生提供实际的感性资料,和丰富的图表犹为重要。长江水文特征等知识是次要的,而学会探究河流的方法是本课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重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创设探究的过程,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淡化老师讲的痕迹,突出学生思维活动,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学目的: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3、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4、通过讲述我国长江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难点分析:

“滚滚长江”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及长江各河段名称,长江上游的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中游的荆江,下游的扬子江等都是长江干流某一段的名称,学生常误认为是另一条河流,教师应结合长江水系图,找到各河段的位置。

“滚滚长江”的难点是长江干流水能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

读图,讲授,讨论,归纳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世界大河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我给大家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欣赏它,告诉同学们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呈现:世界文明古国发祥地的大河流域风景图以及莱茵河、多瑙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等大河沿岸的繁华景观图。)生:我发现了四大文明古国都在河流沿岸。生:我发现了河流沿岸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重点点拨:河流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世界上许多大河的沿岸,往往成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什么河流对人类有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以长江为例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学习

(一)了解长江(认识河流概况)

播放幻灯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长江的源头、流向、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段及主要支流

2、流经的省区,感受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此部分,给学生呈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概况。)

云南西藏自治区唐古拉山四川重庆湖北滚滚长江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青海安徽江江苏上海湖南西东海

3、流经的地形区:

[承转]:这么大的一条河流,流经那么多省区和地形区,不同的河段一定会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开发重点。所以我们还是分段进行研究吧。

(二)长江上游(以上游为例,发现探究过程与方法)

问题呈现:请大家充分利用手中的地图,推测长江上游开发利用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利用各种图表,合作探究,充足的探究活动后,交流探究结果。)生:上游可以用来发电。因为上游落差大。

生:我从长江的剖面图中发现长江的上游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生:我从长江流域地形图中看出,长江上游流过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和四川盆地以及巫山地区,所以流速快,可以用来发电。

师:很好,同学们从地形入手,发现了落差大,河流的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所以可以用来发电。那么是不是只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丰富呢? 生:还需要水量大。

师:上游水量大不大呢?从哪里能查阅出来呢?

生:我从降水量分布图中看出,长江主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所以水量大。生:长江上游有许多支流,我想长江上游水量能很大。(老师小结学生探究结果,帮助学生梳理上游的认知过程。)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验证你的推理。

师:高山峡谷,奔腾咆哮的江水滚滚东流,水量大,流速快,我们真的在用它来发电。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课件呈现:我国已建成的水电站分布图。)

师:现在,我国已经在长江上游修建了很多座水电站,尤其是在阶梯的交界处,这里最著名的水电站你一定知道,那就是—— 生:三峡(声音特别响亮。)(课件呈现:三峡供电范围图。)

师:作为我国西电东送主力军的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给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现在的发电量相当于6个葛洲坝水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曾有人这样形容它:“三峡的水电站,照亮了大半个中国!”

(三)长江中下游(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探究中下游)

1.学生展示自己对长江中下游探究结果,老师点拨、指导、评价。

2.呈现黄金水道、鱼米之乡以及荆江治理的视频和资料,丰富学生感性材料,感受长江带来的巨大影响。

重点点拨:看来同学们真的学会了探究河流的方法!学会了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探究任何一条河流,让我们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河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课后准备材料:

1、“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最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2、“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长江

1、源流概况:

2、长江各河段特征:

①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②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③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3、长江的水能开发: ①水源; ②航运; ③发电; ④旅游。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认为只要资料典型,学生就能从图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关键看资料典型不典型,所以,制作了能反映长江典型特征的几张图片,使课堂主线明晰,充分显示一个问题、假设、验证的思维过程。

我认识到,知识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过程中自然获得的,教师授课的重点应该是注重过程与传授方法,即为思维而教,培养学生汲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与能力。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触类旁通地自己去理解同类的知识。明白了这一点,我这节课就不再是单单去教长江的知识,而是把长江当成一个教学案例,教给学生方法和认知思路,是以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以上教学方式,学生积极主动,兴趣浓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了老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

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地图学等多个方面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在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反思,并努力改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首先,我发现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能是由于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原因所致。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其次,我引入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知识。例如,我们安排了一次城市规划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城市规划展示馆,亲自了解和体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这些实地考察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认知。

其次,我反思到自己对知识的讲解方式需要改进。我发现,传统的讲授方式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较为枯燥乏味,并且了解程度较低。因此,我开始尝试借助互动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例如,我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并在讲解过程中进行及时的互动和讨论。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我还引入了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也意识到在地理课堂的评价和反馈方面有待改进。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同时,我也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为此,我开始尝试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同时也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加强学习自觉性。

综上所述,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存在一些问题并反思,但也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加强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的努力,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提升,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3)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活动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通过小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会多多开展小组活动形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转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2、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4)

合作式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可谓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半年来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我觉得要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其分组策略、问题策略和评价策略等的正确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对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反思如下:

(一)适时调整分组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1、自由式:

分组可采取4~6位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进行。由于是学生自愿情况下的自由组合,因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自由式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好好组合)、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分在同一组(差差组合),或者性格外向的归在同一组(外外组合)、性格内向分在同一组(内内组合)。必然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常常得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5)

反思毋庸置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多渠道、全方位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教师不能让自己变成“鼠标”的仆人,被“鼠标”牵着鼻子走。多媒体技术的滥用,导致地理课上不少教者手忙脚乱,听者心慌意乱,看者眼花缭乱,使地理课“看头有余,味道不足”。其实,地理自有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学生只有通过读图、识图、绘图、用图,才能学到一定的地理知识;只有通过情感体验,才能得到一定的感悟,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优质的地理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眩目的场景,满足于感官的愉悦,试想当“鼠标”代替了“脑标”,“点击”代替了“点拨”,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心灵之间交流淡化了,生命深处的理性精神就自然受到抑制而变化,应当警觉过度的技术主义倾向。

对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课堂太闹、情境过多,学生就难以潜心读书、认真感悟。优质课堂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构建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的课堂新秩序。新课程教学秩序的实质应该是“参与、互动、共鸣”,在此理念下,合理而有序、主动而和谐,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长期追求的秩序图景。只有当每位学生与教师携起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生动、广泛的交流并达到心灵的敞亮与共鸣,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6)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两课时学完。本人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注意处理教材,活用教材。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注意对学情的分析,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他们会用稚嫩的语言表述大道理——————学生讲出来的道理往往更通俗易懂。本课中注重放手给学生,通过语言或图像引发学生的思考,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设计层层深入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

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7)

主备人:马丽雅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基本概括。

2.了解长江水能分布和开发情况 3.理解长江的“黄金水道”的价值。过程与方法: 1.通过长江的学习,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和步骤。2.通过学习,提高从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长江的支流,流经的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域及上游、中游和下游。教学难点:对于长江“黄金水道”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动画展示长江水系图,讲解为主。

学习方法:小组自主完成讨论,并要在图上描绘出来,最后再填充巩固知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江之歌》导入新课,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

(板书)

一、地理概况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一:教师组织读图并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

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干流有多长?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干流是6300千米。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青海(青)、西藏自治区(藏)、四川(川)、云南(云)、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

(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读图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说出各点各在哪个省? 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

中游:异常——湖口

地势平,多曲流,多支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水流平稳(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5,长江南北干流各有哪些支流和湖泊? 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

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图上所得,教练结合更好地巩固知识 课堂活动二:长江探宝: 提问并讨论:长江有哪些宝?

1、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还是一个水能宝库(板书),有巨大的水能资源。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大河段中呢?

(教师小结)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中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

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教师讲解)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峡谷。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端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教师延伸知识: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引导学生看彩图)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将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的等综合效益。

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往往分布在我国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

(提问)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8.6%),因此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板书)

2、长江——黄金水道

(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体现出来?(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居我国各河之首)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的概括和长江探宝,其中重点晒长江的概括,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填图、画图的步骤掌握。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长江的开发和存在的问题。

课后反思:

用同学们会唱的歌曲《长江之歌》导入新课,应用歌曲中的歌词我从雪山走来,是指哪个“雪山”引出课题长江,课题引入新颖,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从图上获取知识,使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大面积的提升,使地图的应用比较充分。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讨论学习、师生互动的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为了更好地掌握其知识,教学中采取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在图上描画,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掌握的较好,基础知识扎实,重点突出。

板书设计清晰,有图有文,一目了然。

对于部分的读图有困难的学生关注太少,以后应多给鼓励和帮助。

评价的语言单调不够丰富多彩,在整个课堂中几乎没有对学生的评价,在今后应多多读课外书,同时应多加强语言的练习。对于曲折的长江干流把握不是特别好。

本节课的课容量较大,对时间的把握不是特别准确,将前面的长江概括讲的具体详细,但对于长江探宝这一部分的黄金水道讲解的太少,在今后的教材的把握及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应多注意。

板书设计

江 一

长江的概括:

1.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及干流长度:(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干流是6300千米。

2.流经的省区:青海(青)、西藏自治区(藏)、四川(川)、云南(云)、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3.流经的地形区:(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河段划分的分界点: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

中游:异常——湖口

地势平,多曲流,多支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水流平稳

(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5.主要的支流和湖泊: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二 长江探宝

1.水能宝库: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 2.黄金水道:四季通航,横贯东西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8)

如何才能培养出习惯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发展性学习的学生?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习者、有幸福感的学习者?作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多民族的大家庭》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民族方面的知识是常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各个民族的风情知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民族教育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章。然而,教材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课前准备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节日的介绍内容和图片。制作了课件,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民族风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培养了学生查询地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和总结地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收集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一上课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大屏幕展示一组少数民族服饰、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歌曲的同时,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和舞蹈,并提出问题,“从图片中你可以认出哪些少数民族?”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民族学习的课堂。用听歌、看图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风土民情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了解了我国民族的概况之后,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这部分知识专业化不强,内容涉猎广泛,非常适合分组、自主、协作学习,因此,教师根据我国民族分布的地域特点,把学生分成了4组,即: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和其它地区。同时教师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展示出来,各小组把教师提供的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写成发言稿,全班交流。在四组学生选派的学生代表轮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配以生动形象的幻灯片,组长充当串讲衔接的角色,每组代表要面向全体,与大家沟通、交流,注意表达的灵活性。

依据以上的教学设计,在我讲授完课后,同学们兴趣仍然很浓厚,课下也一直在追问我有关民族民俗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也呈现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说信息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成为更充实、更生动、信息交流更频繁的课堂。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9)

1、本节课的由学生感兴趣的旅游活动为引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一直围绕着旅游活动,在旅游的话题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就是:日常的旅游不是简单的游玩,要善于从旅游的现象中发现背后的知识,多思考、勤提问会有更大的收获。

2、几个效果较好的设计之处:其一,航班、列车时刻表所列的时间和里程将比较抽象的距离和位置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用其它地方加以比较,直观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体现了地理课标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原则。其二,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到旅游中应当准备什么样的物品;分析在气候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下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出现?分布在什么地方?由地理又回到了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原则,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三,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找出其中规律性的现象,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魅力。

几点不足和思考:

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兴趣集中在当地的美食和美丽的风光上,下一次的设计能否尝试以此为切入的突破口来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

3、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语言组织要准确,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学生会产生歧义,造成“所答非所问”的情况。

4、第二稿的设计由学生个人感兴趣的景点引导到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和知识,学生想到哪里我讲到哪里,大家一起分析到哪里。这种设计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由于学生思考角度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课堂内容的凌乱、没有条理、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

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0)

夏明银

课堂教学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最佳途径。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操作,一些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设想,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

一、成功之处

1、按照预期设想知识目标基本完成,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重、难点分列开来,逐一解决。如:分析长江能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就分两个步骤学习。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角色分组考察分析干流发展航运的状况和优势。第二步:围绕图中“支流、港口城市、其它河道、海洋”等重要因素,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促进长江航运优势条件的发挥。这样过程更清晰,层层递进,学生在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学生很轻松的分析出了原因,掌握了知识点,收效不错。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这一教学重点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如:源流概况时,学生都积极的将知识点在地图上落实;分析前面所提的知识难点时,学生充分的运用了地图,而且基本都读懂了。

3、课堂上学生能“动”起来。首先本节课学生们热情度较高,尤其在观看视频、图片,学习源流概况这类较简单的知识点时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参与,积极动脑动手。角色扮演环节及讨论环节设计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不足之处和再教设计 学情分析还是不够。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在教学设计中我有了考虑,并进行了调整,但还是考虑不够。有些教学环节还应再“化解”,学生再易操作些。如分析分析长江能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就分两个步骤学习。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干流发展航运的优势,完成不错。第二步:围绕图中“支流、港口城市、其它河道、海洋”等重要因素处理过简,学生理解不好。结合我校学生情况,还是应逐一的列出关键词,一个一个的进行分析,教师随时引导,我想效果会更好。

推荐阅读

上一篇:有关逃课检讨书范本集锦 下一篇:学校家长会邀请函模板精选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