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地震读后感(必备四篇)

2023-11-19 11:24:52 地震读后感

地震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学校放电影,几个年级挤在一起,观看了一部短片——《地震逃生》。看过之后,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本领。

这部短片共分为三个部分:震前准备,震中逃生,震后救援。在震前准备中,讲了学校这一方要多给学生讲怎么在地震中逃生的知识与方法,并且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地震来时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外还要不定时的对学校的建筑物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在震中逃生这部分,讲的是如果地震真的来了,我们学生不要慌乱,要迅速地有序地按老师的按排进行疏散;如果不能及时逃出去,要速度的躲到墙角或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使自己能在地震中得到一点点生存的机会。在震后救援这部分,讲了学校要马上组织人与外界联系,并在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及时发现失踪学生,并通过问别的学生来确定失踪学生的大概位置;要求低年级学生不进行救援,高年级学生在安全地带附近进行救援,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在自救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安全逃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离开,并进行登记……

通过看这部短片,我新收获了许多自救逃生的知识。平时老师在班上没少给我们讲安全知识,以前总认为我们是平原地带,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不愿听,可是在汶川地震后,我认识到了,这里虽是平原,可是也有发生地震的可能,如果真的发生了地震,没有这些知识,怎么能保证让自己从危险中逃离,让自己的生命不受伤害呢?

地震读后感 篇2

今天我十分开心,因为“小牛顿”科学社团组织我们参观了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我们社团的小团员和家长们,在王媛媛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位于合肥市地震监测中心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在那里我们学习到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了我们小学生应对防震减灾的能力。

一进入科普馆,就有一位讲解员阿姨热情地带领着我们参观。首先我们来到序厅。在序厅的左方安置着一台张衡地动仪。它的形状很像一个酒坛,上面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都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还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据讲解员阿姨介绍,它是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创造的一项传世杰作,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候风地动仪。如有地震发生,面向地震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珠就会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据说当时曾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我国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这比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我很好奇地一会摸摸地动仪的身体,一会摸摸它的龙头,听了讲解员的话,让我对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叹不已,内心由衷地佩服他们。

接着,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进入馆内,在时光隧道中,我看到了许多历史上记载的大地震,看见了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痛场景。随后我们来到了认识体验区。我先用虚拟翻书器了解了史书记载的地震知识,又参与了体验互动模型游戏,了解了地球版块、地震波、地壳、断层等基本知识。在地心之旅,我和几位好朋友还通过视频学习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知识。

最让我兴奋和激动的还是地震体验屋的体验。我和同学们有序排队进入了体验屋,观看了教育视频。这时屋内突然漆黑一片,地面先上下起伏,后左右晃动,还伴随着电闪雷鸣。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让很多同学害怕地叫起来。结束之后,讲解员告诉我们,其实这只是模拟,真正的地震远比这猛烈得多,杀伤力更大。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避震姿势和避震空间,在危险来临时才有可能死里逃生。

随后调解员阿姨带着我们来到家庭防震演练厅,教会我们如何采取正确的应急避震措施。她告诉我们,地震发生时应保持镇定,就近避险,可暂时躲避在室内坚硬的家具下或内墙角处,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方暂避。在地震停止后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开阔的地方。身体采取的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避震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颈部、眼睛和口鼻,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或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书包等顶在头上。

最后我们来到了合肥市地形沙盘前。据讲解员阿姨介绍,虽然合肥市有9条断裂带,但合肥市发生地震的机率并不多,最大的一次地震为5.1级,5级以上的地震才会有破坏力。所以她告诉我们,不用杞人忧天,感到恐慌,更不要随意听信谣言。

此次参观,我们不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图像、模型,还亲自参与了互动模拟实验,亲身体验了地震体验屋和家庭模拟避震演练,使我们获益匪浅。我们不仅增长了防震减灾的知识,而且学会了应急避险的方法,提高了我们防震避震、应急自救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下次如果还有像这样的活动,我还会积极参加。

地震读后感 篇3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难免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海啸等等。

刚刚我在绍兴科技馆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吧!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气力,当这股气力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岩层发生急剧的破裂,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振动,这就是地震。地震分为三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发生地震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和高大支撑物或悬挂物。一定不要在高楼附件狭窄的胡同里过,天桥下躲避地震,以免被倒下的建筑物砸伤。如埋在废墟里时,收音机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灾情,得到救援信息,黑暗中手电筒可以带给光亮和信心,吹哨子或敲击金属声音,可以传得更远,并有效节省体力。

地震是可怕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地了解它,也就不这么可怕了,再说现在的科学越来越先进了,加强各建筑物的防震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灾难远离我们吧!

现在我们四周,考卷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地质运动的结果,没有地球的运动变化,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美丽多彩的世界。

地震读后感 篇4

20xx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死伤人数惨重,地震过后国家立即派了许多救援人员,建筑师,医护人员前往汶川。其中有一名建筑工人王洪发对记者说:当时去时,有15个建筑师,包括我的儿子,我们总共救了8名学生,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在北川中学的操场上学生齐聚,学生代表发表讲话: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我们还要重建我们的家园当时我听了他的话,心里隐约有一丝触动,是呀,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比他们要好得多,但他们却还在努力读书。试从心底问问自己:我有像他们一样努力吗?还有安徽,江西,江苏等地的人民都举起了蜡烛,成千上万汇聚一起。蜡烛代表希望,真是人民希望汶川人民能够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一个个救出,并祝愿他们平安.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那首专为灾区人民及所有中国人民谱写的一首歌:爱在这里拯救,不分夜昼,要让天地都为我们加油!看中国人危难里昂起了头,有一线希望决不放手接着,我又看到了一则更令人惊讶的消息:5月19日下午4:30分,有一位汶川人民被困179小时终于获救,当时,我连忙拿出计算器计算这个人被压天数,尽然超过了7天,记得爸爸对我说过人不吃不喝最大极限只有7天,可是这个人竟凭着超强的毅力超过了7天,我想这就是不轻生的举动吧!

在抢救过程中,还救了9个婴儿,但是救援地没有足够的奶水给他们喝,焦急万分,就在这时,一名叫蒋小娟的人民警察放下自己6个月大的孩子,去喂那9个婴儿,这才使婴儿停止了哭泣。

据记者报道,在地震发生后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直至5月20日,有40075人死亡,247645人受伤,生还者6375人,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呀!如果没有救援人员,也许死的人更多。

此时,我耳边又会想起那首歌:我们有我千年的魂,面对危难凝成一股绳。是爱让奇迹诞生,我们都是彼此的家人,风雨时候万众一心,这就是中国人!

推荐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地震中的撑起读后感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 哈佛四点半读后感 |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上一篇:2023长跑加油稿 下一篇:银行保安工作总结9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