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最新孔融让梨读后感(汇编十四篇)

2023-11-16 17:21:47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美德使人更美好;美德使社会更和谐;美德使生活更丰富。美德为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种美德,一声亲切的问候是一种美德,一次静悄悄的关怀是一种美德,一杯热腾腾的咖啡也是一种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的时候,在全家吃梨时,他没有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抢大的,而是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爷爷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他天真却认真地说:“我比弟弟妹妹大,我应该让着他们,我应该吃小的!”

而我们现在,自私的人越来越多,总是先考虑自己,其实我们应当像孔融一样,学会谦让,学会爱护幼小。

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爱护幼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二,也是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应具备的品德,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快乐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彩虹,我们时常可以在助人为乐的同时得到快乐。

前年暑假,我同往常一样到徐奶奶家窜门,我看到徐奶奶正拿着窗帘从椅子上迈下来。徐奶奶对我说:“窗帘太脏了,拆下来洗洗。”“好吧,我来帮你!”徐奶奶的手脚不利索,眼睛也已经有些模糊,帮她也是应该的。

我把窗帘从徐奶奶手中接过,放在盆里浸泡了一会儿,然后拿起挤掉一点水,涂上肥皂,用柔软的毛刷轻轻地由上到下刷去上面的灰尘。最后,我打开水龙头,小心翼翼地将窗帘搓洗干净,灰尘、污垢就全部清除掉了。顿时,眼前一亮,窗帘洁净如新。虽然我热得汗流浃背,但看着焕然一新的窗帘与徐奶奶慈祥的笑脸,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欣喜,心里的烦恼与杂念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如孔融一样谦虚礼让、爱护幼小。让美德之花,在心灵深处绽放!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2

我的小姨在虎年生了个小宝宝,是个女生。两年过去,已经长成一个可爱的小孩了,叫涵涵。今年,她在南京上小小班。十一长假,她和小姨回到了扬中。今天有些事,于是就去了她家。 刚进涵涵家门口,涵涵就从房间里跑出来,一边嘴里还喊着“露露姐姐”,一边一路小跑到我跟前。她的手上拿着一本小人书,是《孔融让梨》。她含糊不清地说:“姐姐…讲、讲给涵、涵涵听…”妈妈和小姨笑着让到房间里,我拉着她肉嘟嘟的小手,坐在沙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起来:“孔、融、四、岁、时,邻、居、送、来、一、筐、梨……” 故事讲了一半,涵涵就喊“妈妈”,小步跑进卧室,只听见房间一阵笑声。我窝在沙发上,继续轻声读者这个还未讲完的故事。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尊重兄长,知道一筐梨,大的梨留给兄长,小的梨留给自己。在我刚开始的初中生活中,学校中午就餐,饭盒、汤、汤碗这些在家里哼着小曲走个十分钟都可以轻易得到的'东西,在学校餐厅却都要挤来挤去,像强盗一样抢,有什么谦让可言?不能就因为我们只是同在一个学校,不是家人朋友就不互相谦让啊! 这时,小姨蒸了一碗蛋,让涵涵吃。涵涵小手拿着把大勺子,一大口一大口地磨着。我看着她因为蛋太烫而面部“狰狞”的表情,觉得好笑,就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吃剩下小小的一块。“涵涵,给姐姐吃一口,好不好?”小姨笑着对她说。涵涵犹豫了好久,然后竟开口就说:“不行,我也、也要吃。” 我叹息了。虽然涵涵才三岁,但也不可以这样只顾自己啊。古代的孩子都知道谦让,现代的孩子呢?因为被惯坏了,而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礼让。 唉,我说,这简简单单的“让”,去哪了呢?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3

想必大家对《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不陌生吧。虽然我几年前听过这个故事,但今天我把它翻出来仔细读了一遍。因为我认为礼貌和谦卑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缺少想孔融那样谦卑有礼的人。我和妹妹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一天爸爸从外地回来,带了一大堆礼物。

我看上了琳琅满目的饰品,妹妹盯上了异常可爱的毛绒玩具。挑选一番后,我和妹妹同时发现了一盒糖果上面写着“雪&彩”。我打开盒盖,哇!

40只小鸭子分别穿着海军陆军空军和冠军的衣服齐刷刷地看着我(其实是软糖啦),我顿时呆住了。一会儿我盖上了盖子,打算带走。这时妹妹一把抓住盒子说:

“我要吃糖糖!”她才三岁,毕竟不是我的对手。我顺手一拉,盒子便重新回到我的手中。

妹妹一看大事已败,便使出决计-闹。只见她躺在地上,四肢乱舞,像个疯子。我转身即将离去,她有使出第二计-哭。

两种结合,没有人能不乖乖投降。我刚要投降,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白光,我立即说:“想要糖,没门!

”说着就走了。这时妈妈过来了,妹妹扑来上去,告诉妈妈事情经过,妈妈火了,抢过盒子说:“谁也别想吃。

”我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说难听点,我和妹妹的故事跟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天壤之别。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鼓舞,觉得我不会再待我妹妹了。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这个故事说:东汉时,有一个叫孔融的小男孩。

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当他四岁的时候,他父亲曾经带回一袋梨给孩子们吃。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大家都夸他懂事。看到这里,我的钦佩不禁油然而生:一个才4岁的孩子竟然这么懂事!

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

听我慢慢道来。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正好在儿童图书馆附近。我没事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书,但我通常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妈妈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妈妈。

妈妈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妈妈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她。

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5

《孔融让梨》启示我们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分东西的时候,先把最好的,最大的分给长辈,然后再分给兄弟姐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孔融让梨》读后感

中国集邮总公司专门配合今年”六一“发行的《孔融让梨》邮票,设计推出一款爱心邮册。该套邮票由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闻鸡起舞、曹冲称象、铁杵磨针、囊萤映雪、程门立雪等8个著名的历史典故组成,宣扬谦逊、智慧、好学、坚韧、互助、爱国的优秀品质,让全国的青少年认识并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和谐社会风尚。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孔融:”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我经常和表弟为了一盘好菜,争得面红耳赤。都想自己能多吃一些,根本没有考虑别人。我觉得自己和孔融相比,太自私了。以后,要像孔融那样,知道尊敬兄长。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孔融让梨》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孔融让梨》这篇故事让我深深得忘不了。

有一天,孔融的爸爸叫孩子们一起来吃梨,别的孩子都跑到梨旁边,就是最小的孔融坐在椅子上没动。爸爸让最小的孔融先拿梨,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爸爸问你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孔融说:“要谦让。”所有在争梨的兄弟们都脸红了,他们都觉得很惭愧。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要互相谦让,你让着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才能走出正确的人生道路,使我们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了孔融为家人让梨,自己吃小的,给人家吃大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要团结友爱,尊敬长辈。

我的同桌王泽亮有个双胞胎哥哥叫王泽阳,他们在和父母吃早饭时,早饭不多,最后还剩一个生煎,父母要他们两兄弟吃,他们互相推辞后,最后给了父母。这样的家庭气氛,多让人感动呀,这两兄弟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孔融吗?他们尊敬长辈,因为父母要去工作,体力消耗大,容易饥饿。

我很喜欢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个故事:有两只小羊,过独木桥,谁也不让谁,还互相斗殴,最终谁也没有好果子吃,纷纷落入水中。这个故事与《孔融让梨》形成了对比,孔融为家人让梨的孝心让后人们一直流传至今,广为流颂,而这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虽也被人们流传,但是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反面教材,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不懂谦让的人。

在生活中,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每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小时候我将这些含“爱”的食物囫囵吞枣的吃进肚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而现在,有时还是这样,认为父母就是应该给我的。可是,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实在是太羞愧难当了。从此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会让给父母。而且还感到,互相谦让,还能增加生活气氛,增强亲密感,其乐融融。

我们都应该让长辈与亲人得到快乐,自己随后。“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该明白。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从点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孔融让梨》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日有所诵】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但是,在这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孔融让梨,现在让我来说一下内容吧!

孔融四岁的时候,正好是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的客人很多,有一盘酥梨,放在寿台上。母亲让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开始分梨,分完后,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应得的梨,唯独孔融给自己的是最小的。于是父亲就问他,别人都分大的梨,为什么你自己却粉最小的呢?孔融从容的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的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听了,很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知道了,小孔融才四岁就知道尊敬老人,而且做的很好,而我们呢?我以后要向小孔融学习。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是个聪明,懂事,敏捷的孩子,大家都夸他是奇童,连我都很喜欢他,因为他非常孝顺父母。

一天,孔融的妈妈买了一篮子梨,然后把梨洗了洗,把它放在盘子里。五个哥哥让孔融和孔融的弟弟先挑梨,孔融拿了个最小的,让他弟弟拿到比自己的大一点儿,让哥哥们拿大的。爸爸问:“有那么多的梨,你怎么不挑大的呢?”孔融说: “因为哥哥们大,才让他们吃大的。” 爸爸又问:“那弟弟比你小,你应该让弟弟吃最小的,为什么把大的让给他吃呢?”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我才让他吃大的。”

我觉得孔融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很喜欢他,以后,我要向孔融学习。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我也早就听过,但以前太小,只是听一遍就过了,现在长大了,回想一下,还是有不少感悟。

在文中,年仅四岁孔融就懂得让梨,别看这个小小的举动,更能显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连四岁的孔融都懂得让梨,当时的中国成为“文明礼仪之邦”也就不足为奇了。再看看现在的中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文明礼仪之邦”的称号早已荡然无存,在一次学校组织韩国考察的活动中,校长和学生在经过一个地方时,看见一块牌子上用中文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这让大家都很生气,于是去找来了当地的负责人,负责人告诉他们,因为韩国人很少随随地吐痰,大部分吐痰的都是中国人。还有一件事,也让中国人抬不起头,在某个小学举行完升旗典礼后,整个升旗的地方成了垃圾的“海洋”,到处是果皮纸屑,让人不堪入目,而在日本,几千人在开完会后,整个场内没有一点垃圾,引人注目,这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文明礼仪是中国要面对的一大难体,所以08奥运会有一句话: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们应该深深体会这句话,我就体会到了党对我们的希望很大,所以我门都应该讲文明。

让我们一起努力,再度成为文明礼仪之邦吧!

《孔融让梨》读后感

我今天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故事里面讲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秋天里邻居给他们家送梨,孔融有七兄弟,他排第六,孔融从容地拿了一个小梨,他的那些哥哥一拿,就是大梨他们就很得意,大人们很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拿大的,而拿小的?”他说:“因为哥哥都比我大,而我比他们都小,哥哥们长大了,还是我的长辈,而我是他们的小辈,所以我应拿小的。听完这句话之后,哥哥们脸都红了。”

自从他说完这句话,孔融让梨的故事慢慢传看开了,我想大家都应该跟孔融学学他的好处。向他那样尊老爱幼的美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天爸爸拿了一个大梨给孔融,而孔融给了哥哥,爸爸问:”为什么要给哥哥呢?“孔融说:”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完他便拿起小的梨吃了起来。

读了之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想到每次吃饭都把好吃的往自己的碗里送,找到自己很喜欢的东西就藏起来。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新鞋,我的不小心被树枝划了一道痕迹。于是我把我的鞋与弟弟的鞋换了,因妈妈买的鞋一样的,所以弟弟也不知道这件事。我一直以为自己很聪明,读了《孔融让梨》后真后悔。

我一定要学习孔融谦让的品质。无时无刻都要当一个为他人着想、谦让别人的好学生。

《孔融让梨》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在汉朝一个4岁的小孩,在祖父六十大寿的时候,父亲让他分梨子,他按照长幼的顺序分了梨子,留给自己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分给自己最小的?“孔融说:”树有高低,人有老小,尊敬长辈是做人的道理。“后来父亲又让他分梨子给兄弟们,他还是分给自己最小的,把大的分给哥哥和弟弟,他觉得弟弟小应该让着他。

一个四岁的小孩,这么懂事、聪明,尊老爱幼,是多么伟大的美德。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有时是一种宽容,有时是一种贡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向他学习,平时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他们,坐公交车时要主动让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没读懂意思。今天,我终于把这个故事深一层的意思读懂了。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在他四岁时,就已经很有教养了。一天,邻居给孔融家送来了一盘梨,孔融的兄弟姐妹们一哄而上,争抢那些又大又好的梨子。但孔融却站在一旁,没有去抢。这里写出了孔融很懂事,会谦让兄弟姐妹,让他们先挑选,自己才拿剩下来的吃。

父亲见到乱哄哄的场面,十分生气,让站在一旁的孔融给大家分梨吃。孔融先把两个大的分给了父亲,母亲,然后把好的依次分给了哥哥,姐姐和弟弟,而把最小的一个留给自己。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回答:“哥哥,姐姐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着他,所以我就挑了个最小的。”父亲很满意,还夸奖孔融谦恭礼让呢。这里,又一次突出孔融很懂事。

孔融长大后,做了北海太守。他为人宽厚仁慈,广交朋友,善待有学问的人,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孔融让梨这件事上,不但使他的兄弟姐妹受到教育,还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从孔融的成长,我也懂得了小时候不但要学习文化,还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长大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材。

这一遍看完后,我懂得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学会谦让,我们之间就不会产生矛盾,矛盾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就是文明社会;社会文明了,经济就会腾飞,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更加美好。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6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看到了《笑猫日记》这套书,当时觉得封面很漂亮,书名也很有趣,就随手拿了其中一本来翻看,谁知就一发不可收拾,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后来,我无意中得知班里的同学也有这套书,就借了一本来看,书名叫《蓝色的兔耳朵草》。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笑猫为了治好密友的病而克服困难去采草药的故事。笑猫的好朋友虎皮猫因为每天为人们敲钟导致了耳聋,善良的笑猫听说遥远的蓝山上有一种兔耳朵草,可以治好朋友的病,就冒着生命危险,经历了艰难险阻,最终采到了草药,让虎皮猫的耳朵又能听到了声音。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个词语:“勇敢”和“坚韧”。去往蓝山的路充满了各种危险,比如巨形的山蜘蛛、为虎崽觅食的母老虎和凶恶的公花豹,他们或者要把笑猫当晚餐,或者要把笑猫给虎崽们做捕食练习的对象,笑猫好几次命悬一线,但它都用它的勇敢和智慧逃离了猛兽之口;当找到兔耳朵草时,却发现它身处悬崖边,采摘非常的困难和危险,笑猫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虽然差点掉下悬崖,但它凭着坚韧的毅力从悬崖边爬上来,成功的摘到了兔耳朵草。笑猫的勇敢和坚韧让我深深的敬佩。

有名人说过:“勇敢是一种美德”;“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去玩高空障碍行走,刚上了一级楼梯,我就有点害怕了,心想:“要是我的脚站不稳怎么办?要是我一脚踏空怎么办?”这时,我已经站在要跨障碍物的地方了,我的恐惧更加强烈,仿佛整个人都不能动了。但是我不能退缩,我心里想着,不断的鼓励自己:“坚持住,你一定行的。”我鼓起勇气,一步一步的慢慢前进。走到一半时,我发现好像没那么害怕了。于是,我更加大胆,放开了步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物,终于坚持到了终点。看着后面的小朋友,有的不敢走,有的急得哭了,我笑着对他们说“不要怕,要勇敢,你们一定行的!”此时此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勇敢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如笑猫一样,勇敢为它实现了救治好朋友的心愿,而勇敢则给我带来了幸福的成就感和巨大的自信。

“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像笑猫一样,鼓起勇气,克服恐惧,坚忍不拔,把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7

孔融是一个个聪明好学,才思敏捷之人。4岁时,他已能背诵很多诗词歌赋了。一天,他的父亲买来几个金黄的鸭梨,父亲拿了一个最大的梨给孔融,孔融却把梨让给了让给了哥哥,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故意问孔融为什么不拿大的梨。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最小的,这些大的梨应该让给哥哥吃。”父亲听后,开怀大笑,连连夸赞孔融。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小孩,应该吃最好的,每次爸爸妈妈买什么好东西,全都应该给我吃,而我也不懂让给爸妈吃,自从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懂得了道理,决定以后要像孔融一样,尊老爱幼。

10岁生日那年,我们全家人去餐馆吃饭,餐桌上放着许多丰富的佳肴,我拿起一个面皮,在里面放些吃的,在沾些酱,完成了,可不要误会是我嘴馋,这是给妈妈准备的,我把这个递给了妈妈。妈妈摇了摇头让我吃。我说:“这是给你吃的,如果我要吃的话还有,这个你就吃了吧!”妈妈听后,便吃了下去,脸上荡漾起甜蜜的微笑。然后,我又拿了几个给爸爸,爷爷奶奶吃,他们笑着夸我懂事,我开心极了。

从那以后我决定要当小孔融,尊老爱幼,做一个有美德的少年。把它当作自己的目标,不断的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的人.

要做一个美德少年,其实并不难,只要从小事做起就行了。再乘公交车时,给年老的人让位;遇到盲人过马路要去搀扶;看到老人拿较重的东西,主动去帮忙......在家时,要帮家人做事,有好东西要与家人同分享,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劳。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孔融,尊老爱幼,懂得谦让,爱护身边每一个人,让世界充满美德与爱心!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8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读后感《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读后感《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讲给我听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却让我难以忘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叫孔融的孩子。大家都说他很聪明。一天,孔融的妈妈买了几个梨回家。当她妈妈把梨端到桌上时,她妈妈把最大最甜的梨给了孔融,但孔融不想要。她把最大的梨给了她哥哥,但她吃了小的。《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让我难忘,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切。孔融毫不犹豫的把梨让给了哥哥。而我呢?

每次都挑三拣四的。比如:妈妈买了一盘新鲜水果,我见了就欣喜若狂,都没有洗手就把水果一扫而空了。

妈妈见了说:“你应该像孔融那样,别老是把我们当做空气。”而我呢?

把妈妈的话当作了“耳旁风”。现在想想也有点后悔了。《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每次我坐公车,总有人站在那里,站到腿软为止。我呢?我只是坐在那里看着别人站着,但我在嘲笑别人。现在懂得了,应该像孔融那样,学会让着别人,不应该去嘲讽,讥笑别人,要学着谦让别人。

《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这种尊老爱幼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他教会我要谦让着别人一点,别人才能更加的谦让着你。孔融是我们学***样。《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了孔融为家人让梨,自己吃小的,给人家吃大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知道,我们应该团结友爱,尊敬长辈。《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我的同桌王泽亮有个双胞胎哥哥叫王泽阳,他们在和父母吃早饭时,早饭不多,最后还剩一个生煎,父母要他们两兄弟吃,他们互相推辞后,最后给了父母。这样的家庭氛围非常感人。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孔融两兄弟吗?他们尊敬长辈,因为他们的父母要去工作,所以他们身体很好,也很饿。

《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我很喜欢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个故事:有两只小羊,过独木桥,谁也不让谁,还互相斗殴,最终谁也没有好果子吃,纷纷落入水中。这个故事与《孔融让梨》形成了对比,孔融为家人让梨的孝心让后人们一直流传至今,广为流颂,而这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虽也被人们流传,但是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反面教材,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不懂谦让的人。

《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在生活中,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每次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小时候我将这些含“爱”的食物囫囵吞枣的吃进肚里,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现在,有时,我仍然认为我的父母应该给我。

可是,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实在是太羞愧难当了。从此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会让给父母。而且还感到,互相谦让,还能增加生活气氛,增强亲密感,其乐融融。

《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我们都应该让长辈与亲人得到快乐,自己随后。“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人人都应该明白。

《孔融让梨》读后感第页《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孔融让梨》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孔融让梨》读后感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9

我读过很多遍孔融仁立的故事,但我始终不明白。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深层含义。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到他四岁时,他已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天,邻居给孔融一家带来一盘梨。他的兄弟姐妹们争先恐后地去抢又大又好的梨。孔融却站在一旁不抢。这里写的是孔融很懂事,会谦恭地让他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先选择,再吃剩下的食物。

父亲看到这混乱的场面非常生气。他让站在他旁边的孔融分享梨。孔融先把两个大的给了爸爸妈妈,然后把好的给了哥哥,姐姐,哥哥,最小的给了自己。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回答说:“哥哥,姐姐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哥哥比我小,我应该让他,所以我选择了最小的一个。”父亲很满意,称赞孔融的谦虚和礼貌。在这一点上,孔融又是非常明智的。

孔融长大后,成了北海的台守。他善良又善良,交朋友,待人和善,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孔融不仅教育了他的兄弟姐妹,而且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从孔融的成长中,我也认识到,在我年轻的时候,我不仅要学习文化,还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长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美德。

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学会了谦虚,我们之间就不会有矛盾,矛盾不存在,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社会和谐,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社会文明,经济腾飞,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一本绘本——《孔融让梨》,它主要讲了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的好朋友来家中拜访,还带了一些梨,母亲让大家一起去品尝。弟弟拿了最大的梨,孔融却拿个最小的梨,把大的都让给了哥哥。父亲很惊讶地问他:“你不是很想吃梨吗?为什么选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是弟弟,年纪小,自然也应该拿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啊。”

《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了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的品质,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总说要积极进取,尤其是在工作和学习上,更是如此。如果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谦让的美好品质,家庭会变得更和睦,更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和谐。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那天我的弟弟看电视正看得津津有味,也正是到了我看综艺节目的时间了。我就跟弟弟说:“把遥控器给我,姐姐要看电视。”弟弟不耐烦地说:“我看完才给你看。”我不愿意,于是就把弟弟的遥控器抢了过来,打开了综艺节目,弟弟委屈得号啕大哭起来。妈妈听到弟弟的哭声,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如果我当时有孔融这种谦让的品质,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让我后悔的事情了。我们应该学习孔融互相谦让的品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孔融让梨读后感500字精选2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1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都应该读过吧!这个故事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孔融还是个小小毛孩的时候,那年她才四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他的爸爸带来了一袋梨。他的哥哥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抢最大的梨。最后,到了孔融来选,他选了最小的梨,他的家人问他,为什么要选最小的梨。他回答:“我的年龄小,食量也小,按常理来说,应该拿最小的。”他的哥哥们听到这句话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把他们手中的大梨给了自己的长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凡是都应该懂得谦让,也告诉我们自己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着让自己好,不想这个别人。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坐公交车时应该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吃饭时遇到很好吃的菜应该适量地吃,不该全夹到自己的碗里,在图书馆里,不该大吵大闹,应该安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这些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影响他人,要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

中国还有许多像这样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子路借米,芦衣顺母等等故事,告诉我们要孝顺,善良,仁慈,谦虚,勇敢。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又翻开了那本《中华美德故事之友爱篇——孔融让梨》,再次阅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孔融让梨连杰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羞愧,因为每次

爸爸妈妈

买水果回来,我都要抢着第一个吃,还要挑三拣四,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不吃,和谦让一点儿也沾不上边,这和孔融有多大的差距呀!不仅是我,身边也有许多人也渐渐淡忘了“谦让”这个最基本的道德:他们有的在斑马线上飞驰而过、有的在公交车上不为有需要的人让座,这样的案例简直层出不穷。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讲述了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家里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友爱和谦让。他四岁那年,有一次家里人在一起吃梨,

妈妈把洗过的梨放在一个盘子里,所有的兄弟们

姐姐们都争着去抢又大又好的梨,只有孔融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看到孩子们抢梨,父亲很生气。他让他们把梨放回盘子里,让站在一旁的孔融把梨分了。孔融先拣了两个大梨给父

母亲,随后又把大梨好梨依次给了哥哥、

姐姐们,而把一个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

父亲问他为什么留最小的梨给自己,孔融说:“我年纪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啊!”孔融才4岁,都懂得了谦让的道理,真让人敬佩啊!

近年来,大家都提倡礼让行人过马路,这也是一种谦让,就拿我爸爸来说吧,他已经养成了礼让行人的好习惯,做到了“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但早在古时,已有了“融四岁,能让梨”的名句,可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人不懂得谦让的道理,就连四岁的孔融都比不过,难道“谦让”这个道理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就要被人淡忘了吗?都提倡“讲文明树新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上,虽然已经比孔融生活的那个时代方便了许多,可是仍有许多人都只注意到了物质的享受,而忘了精神上的修养。

所以便产生了诸如此类的情况。但如果没有谦卑,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尊敬的?!让座也是一个简单但常常被忽视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例子。

让座是文明的体现。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是一个很好的表现。千万不要让这一个古老的传统美德从此变成 “绝技”!要学会谦让,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

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谦卑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要做一个懂得谦卑、向孔融学习的人,让这种传承千年的优良品质更加发扬光大!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3

中国有许多令人赞叹不已的传统美德,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融让梨》中的谦让。

今天我看了一本绘本叫《孔融让梨》,它讲了4岁的孔融谦让待人、尊敬长辈的故事。在父亲的好朋友来访时,母女让大家一起去品尝梨,而这时最喜欢吃梨的孔融,却只拿最小的梨,把大的梨都留给了别人。父亲看到后惊讶地问孔融:“你不是很喜欢吃梨吗?为什么选最小的呢?”孔融回答道:“因为我最小,所以选最小的,大的梨留给哥哥。”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记得有一次,弟弟正在睡着午觉,而我却睡不着,感觉特别无聊,于是硬吵醒弟弟逼他起来跟我玩。在玩的过程中,我输了。好胜心很强的我,非常不服气,生气地把弟弟推倒了,弟弟大哭了起来。我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事后,我特别后悔。

如果之前我看过这本绘本,就不会发生这种让我后悔的事了。孔融才四岁,就已经懂得了谦让。我明白了,我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还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我们应该学习孔融谦让的品质,因为谦让更多的时候,它是一剂化解矛盾的良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成就人,孔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人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谦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孔融让梨读后感 篇14

中国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读《三字经》,当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发现这个章节里,有一段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来,叫孔融先拿来吃,俄日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该给哥哥吃。”

读完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样懂事,他的一举一动,机灵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孔融是最小的一个,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总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孩子,无比溺爱他,无比呵护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妈妈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剧。我看了看表,快七点了。糟糕!我最爱看的历史记录片快开始了,于是,我连忙拿起遥控器换了台,爸爸妈妈见了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还生气的跑回了房间。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怎么能这样呢?

现在想起这些事来,心里真不是滋味,《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应该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让我想到在生活中应该尊重别人,这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谦让别人,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传统美德。

养成这样良好的礼让习惯与美德,你才会受益终身。

推荐阅读

上一篇:学习雷锋精神教案汇总 下一篇:入职一个月工作总结范文15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