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亲密关系读后感(优选七篇)

2023-11-15 10:18:47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1】

读了《亲密关系》,才发现婚姻中有这么多学问。书中提到很多原理,而且这些原理都是对具体生活的提炼总结,我们每个人婚姻中都遇到这些问题,只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课,突然对婚姻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对在婚姻中如何获取幸福有了更加具体的方法。

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只是觉得那必须是人生的一个路程,从小我对婚姻并不向往,觉得那只是一个任务,一个人过其实也不会很悲伤,农村封建告诉我婚姻只是为了老去时灵魂有归处,就仅仅因为这个,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结婚。

不知道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就结婚了,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婚姻中从吵架到冷战再到平静,除了对自己的内心折磨及对真爱的怀疑,发现亲密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和进步。慢慢的,不会再吵架,因为没有了期待,学会了接受现实。只是某个时候想起来我还是经常问问自己,我幸福吗?

都说女人结婚后,一个月中在脑海中有多少次闪过离婚的念头,真的是这个样子,我们当时牵上的手,当时许下的承诺,是在婚姻中如何一步步毁灭走向放手。我们对对方的不满意,期望的得不到,我们永远在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的内心不懂自己,永远在怀疑自己不够幸福。既然我是凡人一个,那就接纳生活接纳爱人,不再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也开始学会提醒幸福,开始反省自己,我在婚姻里又付出了多少,多想想对方的好,于是发现也许自己还可以重拾幸福的能力。

亲密关系中说到婚姻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你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怎么努力,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幸福。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就基本不愿意动,都在等对方先行动,最差也要大家同频率一起努力吧,凭啥是我一个人付出呢。这种想法很可怕,如果你总是盯着对方,而不是自己内心的话,你会发现对方永远满足不了你。

书中提到了婚姻中很多的行为以及无理取闹其实都来源于童年时期爱的缺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确实很多的吵架不是因为本身这件事情,而是延伸到其他问题上去,我们吵架并不是针对一件事情,而是为了表示我需要得到某些关爱某些需求。

我们一开始恋爱都觉得对方很棒,只是因为我们表现出对方各自想要看到的那个自己。书中说到人为什么要恋爱,其实是找一个满足自己潜意识的一个人,人往往找的是自己想要找的人,自己假装自己具备这些特质,我们忽略了其实对方也在假装,于是,在婚姻中,我们都迫切的想做自己,我们找不到曾经眼中的对方了,于是开始失望,开始争吵,潜意识中童年缺乏的在婚姻中都在反映这种需求。

本书中说到期望是通往地狱之路,我们要做到本自具足,停止对伴侣的期望,本着爱出发共同处理面临的问题。

婚后的期望走到幻灭阶段后,必然会产生愤怒情绪,愤怒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仅仅是表达愤怒,只是把问题表达出来,第二种是情绪抽离,逃避问题,最后一种是被动攻击,把自己处在受害者位置自我惩罚。这三种是我们经常愤怒的三种表示方式。如何解决,如何化解吵架,正确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吵架的真正原因不会是表面的外在的导火线,而是潜意识的缺失的心路历程,学会同理心的倾听,与对方同时面对自己的问题,最好的方法用爱来回应对方的伤痛。比如你要生气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想法,假如你现在还深爱着对方,那么你很快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拥抱,温暖和抚慰。

幻灭之后的内省阶段说的也特别棒,一种方式是无止境的追求需求导致最终妥协放弃,正确的方式是放弃期望,把伴侣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双方积极沟通创造快乐!

作者更是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家庭中的三种角色,受害者(心甘情愿的受害),破坏者(心安理得的索取),拯救者,这三者角色是可以转换的,要走出受害者的牢笼,想明白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跟随真理选择,不要让自己处于牺牲者的心态,同样的处境,学会积极心态,才能找到快乐源泉。我们对世界的不满往往是自己内心的不满意,对配偶的不满就是对自我的不满。如何在婚姻中穿墙而过,要先跳出问题的框架,解决自己内心匮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自身的投射,对自己生活负责,发现问题比找到答案更接近幸福。

最后的启示阶段说到爱才能带来启发,不求回报没有条件的付出才会快乐!空洞由爱来填补,跟随自己的内心,本自具足。打开自己的心扉,如果你想尽快到达一个地方,最快的方法就是你本来就在那里了。找到婚姻中的量子隧道,你就能一下子到达亲密关系的中心。

特别是允许两字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学会允许,灵魂关系的关键是允许,放下对结果的控制欲,当你烦心时想想允许这个词,允许具有伟大的力量。焦虑来源于对无常的抗拒,依据灵魂的本质出发,需求不从对方寻找,从自我找。

记住,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从爱出发,从心出发,让爱在内心生根,爱才能带来持续的幸福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2】

我们渴望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自己向往的幸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我们当然可以把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挫折、苦难、伤痛归结于外因或他人,可是这样往往是于事无补的,我们还是得不到我们向往的幸福,伤痛依旧无法痊愈。

就让这本书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

根据动机理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一切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了解这些行为的动机能够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仿佛找到了那根丢失的肋骨,瞬间圆满了。为了吸引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假装自己有那些需要那个人来弥补的特质。比如说你想找一个自信的人作为伴侣,那么你就会认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所以你在这个自信的人面前,就会尽量地去表现出自己自信的一面。

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有需求就会提出要求,想把他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然而不管我们多努力地运用暗示或明说的道理,试着让伴侣“变得更好”,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会失败。你终究会发现,你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我们都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愤恨,是什么没有被满足,而这些都是一定要被满足的吗?有没有别的办法。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

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导致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

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觉察他人)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有些失败的感觉。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要不是自己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

但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难关,体验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而这个阶段中,潜意识中的陷阱无数,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费。而要突破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会“穿墙而过”的艺术。(内醒,觉察自己)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让你满足,你可能会感到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等,而且还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这些无形的墙,让你痛苦万分。

如果你现在或将来身处此种情形,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穿越”障碍那么如何“穿墙而出”?

在亲密关系中,有很多的“墙壁”包围着我们,要如何才能“穿墙”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监牢呢?虽说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得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电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就是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就是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它,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3】

《亲密关系》读后感400字!

大部分人在经历了亲密关系的月晕和幻灭阶段后,仍不明白在灵魂的层面上发生了什么事!亲密关系的精神生命是从内省开始的!

01、内省阶段-制造“受害者监牢”

内省阶段是最丑陋的,你觉得伴侣不再迷人,把亲密关系看作无形的监牢。你在自己制造的“受害者监牢”扮演着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三者角色之间转换,伤人伤己!

02、穿越监牢墙壁

三种看问题的角色只能恶化问题,你必须跳出受害者牢笼,以纯真心来发问,获得灵魂引导!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03、内省终极目标

检视自己内在的所有想法和感觉,用爱来面对它们!

04、启示阶段-摆脱小我

无条件的爱,摆脱小我。你永远也不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05、自我超越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与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4】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亲密关系的修炼方法》,从书的启发性,即硬核知识方面来讲,这本书可得3.5星(5星满分),但由于文笔过于拖沓、啰嗦,尤其是上半部,只能得3星。当然,不排除翻译水平影响原著的因素。

全书的核心表达,大意如下:

男人、女人由于性别差异、激素不同,造成性格迥然,内心需求不同。但出现一种新的认知,即男、女身上可兼具男性、女性性格、行为表现于一身,只是程度不同,体现场合不同。

男性偏重结果,需要信任、接纳和欣赏。女性注重过程,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

接受差异,认识自身及伴侣或朋友两种不同性格的比例,在关系/相处中不断调整、磨合,最终达到平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认识,人天生就具备“慧”(请注意,慧与智不同),但有些人悟性高或在某一方面有慧根,可能会“无师自通”,但大部分人需要不断地学习、经历来弹拨浮尘,顿悟真谛。阅读此书并对比了一些身边朋友的经历,我发现有些人根本不需要看这本书,就做了和书中一样的事情。所以这本书适合天生对情感关系处理不太有慧根的人,或经历情感失败后需要了解自身问题的人,有些理论和数据确实有醍醐灌顶的效果。例如女性一个月当中为何出现非常大的情绪波动,激素是如何影响整个过程的,如何平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即“你们的时光”、“我们的时光”和“我的时光”。这一段落,无论对男、女,都很具启发性,值得阅读。但读过此书后,我也不乏一种担心,所谓情感经营,在某种程度上讲确实需要一点点“技巧”作为辅助,但这要建立在高情商之上,存在于无形之中方是锦上添花之笔。如果过于注重技巧,而情商又欠佳,则适得其反。所以古话说得对,尽信书不如无书。拾取精华,反思自我,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情商指数,正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需求,真诚地满足自我和伴侣或朋友,这才是阅读此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5】

这本书读第三遍了吧,床头柜上常放着一本,也会分享给最亲近的人。

常读常新。

心理学接触得越多,我理解的“幸福”就越来越与“爱”密不可分。如果没有感受到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和自我潜力、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创造力等等,又何谈“自我实现”呢?充盈的、流动的爱意难道不是这些的基础吗?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对人格和灵魂体验的影响之大之深,似乎总是被低估的。利益和权力的斗争、愈加匆忙的生活节奏和无处不在的功利主义抢占了人们的心神和宝贵时间、侵染着关系的纯粹和美好,也无疑遮蔽了爱所具有的无穷的力量。

我之前开玩笑说,“我很担心我们这届年轻人”。自由比以往多了太多,“做自己”没毛病,一跑偏可能就变成纵欲了,而且可选项太多,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真知道么?

再者,飞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观念,让“消费”变得更轻松易得,甚至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主旋律。无论对象是什么,奢侈品、性、娱乐甚至感情,过头了最后不都是在消耗自己。啧啧,瞧我们多难啊。要想不被推着走,得先跑得够快,还要看清方向。

我是挺理想主义,还有些追求完美,搞得自己有时候很痛苦不说,还容易连累身边的人。所以我现在很克制。不过说实话,别骂我“不现实”好吗,因为我觉得最现实的东西其实就是“爱”、“信任”这些貌似不太实在的东西了。不能因为摸不到就说它们不实在啊。沐浴在爱里的时候我最说得清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同样,最能看得见他者,《爱欲之死》里消亡着的他者,并在接纳彼此的不完美之余体会到完美的爱。能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存在、随着心脏一起跳动、随着晚霞一起绚丽,前进的方向自然就有了,幸福自然就有了。或许是因为它从本质上肯定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吧。

我相信,爱是真实存在的,是我值得为之活下去的,爱永不消散。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6】

《亲密关系》这本书樊登老师讲解过,他非常认可这本书的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所有人际关系共同的必经阶段及其原因,并找出一种简单又自然的方法来克服障碍,向更高层级的“灵魂关系”迈进。张德芬老师也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她个人读了两遍,收益匪浅。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关系,跟我们的幸福紧密相关。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很棒的亲密关系。这么说可能还不够贴切,许多人终此一生,花费大量精力在寻觅伴侣这个似乎永无止境的冒险旅程中不断地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如此反复循环,直到觅得理想的伴侣或至死方休。即使寻觅最终得偿所愿,有时亲密关系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在最初始的兴奋与希望退去之后,不满与挣扎可能随之而来,其中复杂的情绪困扰,就连天才也无法解决。亲密关系问题的真正根源往往像个无解的谜,因为在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目的。你也许会很惊讶,但事实上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和挫折,都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而且蕴藏着希望。

一段亲密关系要经历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

首先在月晕阶段,两个人可以说是如胶似漆,分开一小会就思念得不得了。而伴侣身上的优点,简直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即使对方有些小毛病,在自己眼里都成了可爱的象征。

当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幻灭阶段时,你会发现原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们身上的臭毛病也不少。甚至,一些你原来十分欣赏的优点,在幻灭阶段反而成了分手的导火索。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恋人都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走进爱情,但是他们没能熬过幻灭阶段带来的巨大落差,于是他们纷纷死在了幻灭阶段上。但是如果你能够度过这一阶段,并进入到内省阶段,你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内省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你会发现,即使对方的行为令人讨厌,但是你开始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更要命的是,你开始意识到自己也会做出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你开始理解你的伴侣,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了。

最后,是启示阶段,在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接受了彼此的不足,携手共同成长,你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爱情竟然可以如此的充盈、美妙。这种美好带来的踏实感,比最初热恋时候的还要多得多。

亲密关系是表达人生高低潮的一种艺术。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它也需要个人天分、基本教育和不断的练习。虽然每个人的亲密关系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其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的倾向。许多人把需求和感觉当作爱;许多人相信争吵时一定有一方对,一方错;许多人经常想操纵或控制另一半;遇到瓶颈也是常事;还有许多人甚至害怕爱和亲密!当了解了这些倾向的由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实用的原则,并依据个人状况来解决问题,使我们的亲密关系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爱的体验。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7】

书的内容我大体都不记得了,但是《亲密关系》留给我的思考很多,而我想要从书中得到的,也就是能内化给我的部分。

我也不太懂得如何写书评。我只知道,这本书给我一种力量,就是无论何时,想起说起它,我的内心就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力量,像水一样温柔。

因为一路走来,我的亲密关系出现过许多问题,也看着周围的很多人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所以想在本书中多一些了解。很高兴再因为距离而友谊岌岌可危的时候,我跳出了以前的行为模式,跳出了“不,你做不到,你维持不了亲密关系”的不自信想法,我勇敢地去追逐那个再不追就会被搞丢的人,谢天谢地,情况渐渐好起来了。

尽管书中给的大都是情侣,夫妻间的例子,但是传达出来的知识却适用于任何亲密关系。我知道,我故意抑制自己的想念,故意对着联系人却不发信息的小孩子气的行为,只不过是想通过她先联系我来确认我的重要性,来确认我是她爱的人。但是实际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永远都这样,那么对方一定会很累的,我也应该对自己有自信不是吗?毕竟,她喜欢的人,一定不差,那么我,也一定不差。

我也稍稍改善了与家人的相处模式,我不在纠结于那些父母生气时说出的伤人的话,因为那些都不是真的,最起码不是本质,也根本就不是应该被反复提及的事。

如果你想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或是想解决亲密关系中遇见的问题,又或是想预防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这本书一定会,不敢说全部解决,起码,给你不少的启示。总之,亲密关系,于个人的成长,这本书,都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

上一篇:音乐教师培训总结(精选5篇) 下一篇:整合方案10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