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香粽子的教案

2023-11-13 18:09:45 粽子教案

香粽子的教案(篇1)

包粽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包粽子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包粽子的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准备:

1. 所需材料:糯米、粽叶、棉线、剪刀、锅、咸肉、腊肠、红豆、绿豆、花生等包粽子的馅料。

2. 教学环境:教室或厨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

教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包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并介绍包粽子的步骤和技巧。

3. 分组实践: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们合作,按照老师的指导逐步完成包粽子的过程。

4. 教师指导:

逐步引导学生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包粽子:

1) 准备粽叶:将粽叶用水泡软,擦洗干净。

2) 准备馅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适量的咸肉、腊肠、红豆、绿豆、花生等馅料。

3) 准备糯米: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沥干水分。

4) 包粽子:将两张粽叶交叉放在一起,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用棉线扎紧。

5) 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水煮熟。

5. 分享结果: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包好的粽子,并进行互相品尝,分享包粽子的心得和感受。

6. 拓展延伸:

让学生们对比了解不同地区包粽子的特色和做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制作其他口味的粽子。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估他们对包粽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同时,鼓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香粽子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活动延伸

请将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请厨师蒸好后小朋友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香粽子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单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故事;包有故事纸的粽子(人手一个,上面写有幼儿的名字);空白故事书;背景版一块;

师:(出示一个粽子)瞧,这是什么?(粽子)前几天我们为什么放假呀?(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粽子好吃吗?你都吃了什么粽子?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香粽子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对话,知道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作用各不相同。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从自身特点出发,不能盲目学样。教学难点: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教学用具:头饰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2、能不能说说小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今天小猫咪又闹出了一个笑话,它竟然穿上了人的鞋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小猫咪穿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猫穿鞋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读时不加字,不丢字。2、同桌互相读课文,要读通顺,读连贯,并画出自然段。3、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小组交流小猫咪为什么要穿鞋子?引导学生理解羡慕和好奇两个词语,并试着用羡慕和好奇的语气读文。2、继续读文,看一看小猫咪穿上鞋子以后都遇到了谁?练习朗读他们的对话。3、分角色朗读,集体评价。4、说说公鸡、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为什么不能穿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爪子的用处。5、听了其他小动物的话,小猫咪心情怎样?谁能读一读小猫咪的这段对话?读成什么样的语气好呢?(教师指导朗读)6、分析小猫咪听了妈妈的话①小猫咪穿上鞋子很高兴,为什么又不想穿鞋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两自然段,再在小组内交流,看那一组能找到答案。②分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听诊器介绍听诊器的功能。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一手敲打桌面,一手掌心向下贴住桌面感觉动静。体会小猫咪爪子的作用。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学生感悟)7、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四、自主归纳,总结升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并汇报。

《小猫咪穿鞋子》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本着以读为主、自学探究、在语境中理解生词的方法来教学的。在导入中以谜语导入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有想快读书知道答案的欲望。在初读感知环节为了训练孩子能说完整、简洁的话。并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精读部分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和孩子的自学来知道小动物脚的作用,以及能正确的用因为、、、所以、、、说出小动物不穿鞋子的原因。在此环节朗读指导是一个简单的内容,但今天课堂上有点急没能把孩子真正带到故事情境中,在拓展部分孩子们能完全仿照文中对话来说一说,可见孩子们对自学部分掌握不错。本课的重点是猫妈妈的话,但由于我不经意的一句评价,没能让班级孩子的个性阅读充分发挥出来,看来语言的准确性太重要了。

香粽子的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了解端午节来历。

2、感知粽子的形状,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种。

3、鼓励幼儿大胆和小伙伴讨论交流,提高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粽子。

2、粽叶、米、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端午节呀?谁来告诉大家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动脑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出来。

小结:粽子有各种形状,真有意思!

二、尝一尝,说一说。

1、认识粽子。

老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粽子,香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呢?是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2、品尝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都吃过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粽子?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粽子,我们一起来品尝,说一说和你吃过的一样吗?

3、说一说粽子。

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粽子馅和味道!粽子的种类很多,真是丰富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软陶制作粽子(端午节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节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节手工)

幼儿园手工——包粽子(端午节手工)

端午节手工——粽子折纸

香粽子的教案(篇6)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碌着包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从包粽子的历史渊源、包粽子的种类、包粽子的技巧及粽子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带大家一起领略包粽子的魅力。

一、 包粽子的历史渊源

包粽子起源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投江自尽。为了避免鱼虾咬食屈原的尸身,当地的居民们用粽叶包着米粉和肉类,扔到江中以供鱼虾吃,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粽子起源传说。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粽子,供奉祭祀,这一习俗便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二、 包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繁多,以不同地域和民族习惯为基础,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美味。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粽子:

1、南方粽子:以江南水乡为代表,以糯米为主料,肉类、鸡蛋、豆沙、枸杞等为馅料,口味咸甜适中,极富粘性和甜腻感。

2、北方粽子:以糯米、赤豆和花生为主料,糯米吃起来口感鲜嫩,花生和赤豆的馅料则显得浓厚而香甜。

3、西南粽子:由云南和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家庭传统制作,主要原料是糯米、肉和菜,特色在于口感较为清新爽口。

三、 包粽子的技巧

包粽子是一项技术活,对于初学者来说,包粽子似乎很难,实则只要注意细节,掌握好几个必备技巧,就能包出美味的粽子了。

1、将糯米提前泡发:这是制作粽子的关键步骤。将糯米提前泡发,可有效减少粘在手上的粘性,也可以让粽子包出来更加鲜美可口。

2、粽叶的选择和处理:粽叶的质量和大小关系到粽子制作的成败,因此要选择整齐、清晰无损的叶子。同时,粽子叶也需要泡发,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搭配粽子馅料。

3、掌握好叶子叠法:将粽叶叠成叶筒和叶罐的方法各有不同,需要适时更换叶子,使粽子包裹得更紧实。

4、控制好粽子的形状:这需要个人的经验和练习。一般来说,手掌上的力度和叶子的大小是影响粽子形状的重要因素,需要掌握好手感和力度,才可制作出形状美观的粽子。

四、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食品。粽子的形态和内部馅料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既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个地区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特色。

粽子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次咀嚼和品尝,都代表着一种来自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信仰,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节日美食。包粽子的习俗让人们重温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让中华文化在岁月的沉淀中更加深沉,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总之,包粽子是一项包含了文化内涵的美食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其独特的口感、制作技艺、风味特色等方面,成为受到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在今日,我们在欣赏粽子美味的同时,更应该刻苦学习,传承和弘扬这个具有浓郁缩影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美食。

香粽子的教案(篇7)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推荐阅读

上一篇:防溺水主题班会教案 下一篇:美术自行车教案模板八篇
back_img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