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精华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基本情景分析
本期五年级共有学生x人。从上学期学习情景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异常是班内几个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空间想象本事比较强,掌握了必须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可是,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差,班团体没有构成必须的凝聚力,不能为数学教学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理解知识的本事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梦想,如x、x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并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下头针对本班实际情景,作具体分析。
1、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本期开学质量检测,综合成绩达优的就有x人,不及格有x人,其余的是中等生。培优辅差的任务比较艰巨。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所以,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本事。团结协作的本事。
总的来说,学生的基本情景有利因素居多,不利因素也不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灵活、正确地利用各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的指引者。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本事的高低、品质的好坏,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育、正面的诱导、不断的培养。我必须要全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多方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园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资料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册教材包括以下资料:简单的统计(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部分的调整。
根据审查意见,改编涉及到百分制分数的习题(如,第4页)。
2、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景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能够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所以,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资料删去了。可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资料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忙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单元中的。可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资料移至本单元。
4、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
查看详情>>青岛版百分数教案精华12篇
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本学期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概念、意义和解题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节课对百分数及百分数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突出核心知识,围绕重点展开复习和训练。
本课时的复习紧紧围绕百分数的认识及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这两方面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交流,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的认识和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抓重点,带相关”的复习方式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通过对比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百分数知识。
师:本学期即将结束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学期你们学到了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2.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意义。
①什么叫百分数?
像84%,28%,90%,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百分比。
②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2页1题。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表示两个数的比。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3.复习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是怎样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2页2题。
4.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1)(课件出示)取小麦500g,烘干后,还剩428g。计算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2)复习其他常用的百分率公式。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03页8题。
5.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知识回顾。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解答;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答。
(2)巩固练习。
①小红家去年产水稻5500kg,今年比去年增产10%,那么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千克?今年产水稻多少千克?
②小红家今年产水稻5500kg,比去年增产10%,那么今年比去年增产多少千克?去年产水稻多少千克?
③光明小学上学年有学生1200人,毕业215人,本学年又招收新生180人。本学年与上学年相比,学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大约增加或...
查看详情>>圆的青岛版教案实用十二篇
编者推荐的“圆的青岛版教案”是一篇不容错过的文章,其价值非凡,推荐收藏以便再次阅读。老师们需要事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内容,以便给学生上课。每位老师都需要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这样可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声母。读准声母b、p,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b、p的发音方法,学习拼读音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课件或者投影等。
1.师:“谁能告诉老师咱们拼音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的六个单韵母娃娃都是谁?我们来有礼貌地大声叫它们的名字,好吗?”
2.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认识一些声母娃娃,它们的发音比较轻短,认识了它们就可以拼出一个个音节,认一些汉字,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了。
1.读“b”:
观察图,图上画了什么?“菠”的发音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b的读音。
示范读、模仿读、分角色读等。
2.记“b”:
怎样记住b的样子?(鼓励学生创编儿歌,或用肢体、手势展示b的样子。如:右下半圆b b b)
3.写“b”:
(1)仔细观察四线格中的b,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送声母娃娃b回家(强调学生的读写姿势)。
4. 学习b与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方法。
(1) 课件出示:两个小孩分别拿“b”“a”两张卡片,猛地往中间跑,碰撞出“ba”这个音节。
(2) 谁会拼了?你怎么拼的?
(4) 分小组学习b与o、i、u的拼读。
① 介绍小组学习的方法。
② 学生练习,相互评价。
学习目标:
1、 我能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重、难点) 。
2、在统计活动中,让我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1、知识链接。
(1)我以前学过 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数量的多少。
(2)我登陆网页,输入“统计图”搜索图片,欣赏各种统计图。我找到了几种,它们是 ________统计图, __ 统计图和 __ 统计图。
2、我会预习。
自学课本第103-104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滨海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
(2)观察课本104页的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是 统计图。
①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每年的 ,横格表示 ,竖格表示 。 ②从 年到 年是上升的,从 年到 年是下降的; 年到 年没有变化, 年到 年降得快。
(3)根据条形统计图用几句话描述一下这几年的变化情况。
(4)比较两幅统计图我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思考: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二、合作探究;临江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请你自己在教材104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思考:做折线统计图的三步是()、()、();三、班级展示;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2、汇报时,要回答...
查看详情>>与“圆的青岛版教案实用十二篇”相关的文章
圆的青岛版教案
编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网络上的好文“圆的青岛版教案”。每位教师都必须为每一堂课准备教案和课件,而且要认真地准备。出色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案基础上。如果我的策略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请记得收藏哦!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