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8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登高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跟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是圣。
他是杜甫,大笔一挥,满纸都是岁月的伤痕。
——题记
人生于他,竟只如一场秋凉。
他伴着开元盛世诞生,正是因为经历过繁华,才会在落寞时叹息。在人们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杜甫的夙愿,从来不是独善其身,他想要的,他向往的,第一盖世才华,辅弼天下,赈济苍生。
为此,他苦苦寻觅,却无奈落得萧索。
只是,长大后才发现,原来大唐的故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平稳。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以梦为马,那杜甫就必定是以笔为刀。越是到后来,他看得越清晰,社会的动荡,时局的动荡,朝廷的昏暗,百姓的.疾苦,都曾在他的笔下出现。只可惜,他一介布衣,自是人微言轻,下笔再用力,也挽救不了一个时代的暗淡。
就像,孤灯一盏,照不亮万张乾坤。
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诗中之词再犀利,也阻挡不了奸佞小人在庙堂之中翻云覆日。
那份赤诚之心,终究没能被那个王朝真诚安放。
为了走入庙堂,他投诗干谒,却只落得个“野无遗贤”。
奸佞之词,还真...
查看更多与“登高杜甫读后感集锦8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