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讨论、赏析
教学过程:
(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 )家。他是(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xìng ( ) suì( )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 、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六)、拓展迁移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
查看更多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实用五篇”相关的文章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很喜欢这篇有思考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向大家推荐,我们热烈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阅读我们的内容。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设施。
师:如此的美文,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共同讨论这几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生1:“欣然起行”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生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表现作者孤独、寂寞之情。
生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表现了他的宽慰之情。
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他的被贬的悲凉。
生5.这句话的“闲人”表现了他失意的落寞。
生6.“闲人”表现了他悠闲赏月的欣喜。
生7.“闲人”还表现了他自我排遣的达观。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苏轼20岁即中进士名震朝野,才华横溢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在城外租了50亩土地耕种借以养家糊口,生活非常窘困。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他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梦想落空了,他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理想破灭了,他的一腔忠诚热血就这样被生生冷却在了黄州的田垄中,怎能不感受到悲凉和失意的落寞呢?难得的是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在人生失意之时,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也没有像柳永那样在不被赏识之际,甘心“偎红依翠”,忍把浮名换作了“浅酌低唱”而是以一种达观的心来面对人生的苦难,以一颗从容的心态欣赏到这样的月白风清之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苏轼,再次齐读课文!同学们,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同学们是否想把它永远记在心里呢?那么就请同学们参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提纲快速背诵课文。
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4、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
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一、教材分...
查看更多与“2024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相关的文章
教案课件是由老师预先准备的教学材料,如果随随便便地编写,老师们就需要特别注意。编写良好的教案课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从哪些方面来编写才算是好的教案课件呢?本文详细解释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并感谢您使用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给您!
一、导入: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一生读。4、再齐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疏通文意、解决障碍。
1、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交流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句子意思。一生朗读一句,一生翻译一句。
3、找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
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四、读出作者,读出情感。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何许人也?
5、怀民亦未寝。最重要的是哪个字?可看出什么?
五、细读品悟、焦点探究。
1、这样的一对闲友闲步与中庭,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出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生: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2、由月光想到澄澈的水、影子与水草,不但纵横交错的形状像,有清风拂过时,那影子微微摇晃,仿佛水草在浮动。
这里有恍然大悟的感叹。很天真。由此我们推想,他刚才肯定迷失在这月光里。忘记了月光,忘记了自己,可谓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3、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欣悦的、欣赏、心胸开阔、心灵透亮、忘却烦恼、忘却得失、心无杂念、超脱荣辱、心如明镜、超然物外的语气)。下面让我们逐层读出以上的感受。
4、其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
(1)带着“开阔、空旷、月光照亮万物”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
(2)带着“心胸开阔、心灵透亮”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
(3)带着“忘却烦恼、忘却得失”的感觉读“庭下如积水空明??”,你现在已经忘记了因为作业被批评的不快,忘记了因小矛盾对同学的埋怨??...
查看更多与“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