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4-05-31
1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2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写作分为标题、正文、落款。标题又分公文式的,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1、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2、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3、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5、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

查看更多
2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9篇)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介绍“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的文章,你收集整理了多少有关范文的呢?文档处理能够提升我们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写作诀窍之一就是参阅范文。我们可以梳理一下范文的写作架构和要点,想要获取更多相关信息请定期浏览我们的网站!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注:1、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结构上小肠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容易通过。2、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可以被直接吸收)

2、三种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多余部分贮存备用;

氨基酸:在细胞内重新被合成蛋白质,作为人体...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