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4-05-22
1 最新个人扶贫述职报告(热门十五篇)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述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篇1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作为xx村支部书记兼村长,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全力支持下,我顺利地走过了两年村支部书记及村长的历程,在这两年之内,在村支部、村委会团体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村支部及村委预定的目标、任务。在工作中,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就我两年来的工作述职如下:

我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本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狠抓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坚持团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从解决人民穷的问题做起,狠抓党员的思想认识。两年来,我们村每个月都要定期组织支部班子成员学习中央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系列文件,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党员党建工作情景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困难。提高群众收入,产业调整结构为起点,党员、干部带头以种植树苗为主,种植种类以核桃树,侧柏,柳树,杨树,桃树为基础,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经过跟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谈心、交心,动员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到村支部确定的产业结构目标中,使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产业调整的新突破,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支部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从整章建制入手,建立和完善了基层党建各项制度,规范了民主制,三会一课制度,干部包队制度和村干部理论学习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经过抓党员和支部作风,对于在发展经济中的双带双富作用明显增强,支部在信息、技术等方应对广大党员和群众服务。经过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改变了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工作作风。此刻我村共有新老党员26名,预备党员3名。年轻党员占党员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在发展党员时,支部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的程序,建立预审制度,同时继续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建立谈心和定期考察制度,使一些优秀的积极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加强了支部的储备力量。

1、积极抓好双拥工作和扶贫济困工作,2年来村支部累计投入5万余元用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向贫困户、特困户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七一和春节期间,慰问老干部、军烈属8名,累计慰问金额1万余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重阳节聚餐并发慰问品,累计慰问金额1万2千余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融入到每个贫困户的心中。

2、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对我村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以及村规民约的教育,支部以创立完美家园,倡导礼貌新风为主题,深入持久地开展讲礼貌、树新风活动,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精神礼貌创立活动。积极搞好党员设岗定则活动,发...

查看更多
2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扶贫述职报告

在年终或年底时,使用报告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这些报告主要是为了陈述情况,并不提出具体要求。您是否真正擅长写好报告呢?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与“个人扶贫述职报告”相关的内容,供您参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个人扶贫述职报告 篇1

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到南宋的《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的《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

在贫困人口的认定与扶持方面,古人在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扶持。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是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如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产微力薄,家无担石,或户倾业废,孤寡老弱,鹄面鸠形,朝不谋夕者”定为极贫,将“田虽被灾,盖藏未尽,或有微业可营,尚非急不及待者”定为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在当代,我国扶贫开发过去主要是瞄准区域,大多没有识别到户,尽管成效显著,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其“粗放”弊端开始显现。今天我们实施的精准扶贫,就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精准发力,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精准扶贫的前提在于对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因素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进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古人对贫困人口进行综合考察、分类定级、分类扶持的做法,值得今天参考与借鉴。

在扶贫方式上,古人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可见,古人在扶贫实践中已经认识到政府与民间力量配合的重要性。在当代,由政府主导扶贫具有必然性,因为这样能够运用国家的行政力量与财政实力,推动扶贫工作迅速开展。但同时也应注重鼓励和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势,通过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促进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推动这些地区由被动“输血”走向主动“造血”。

在扶贫思路上,古人在注重临时性救助的同时,也注重系统性扶持。仍以宋代为例。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如每逢冬春时节,政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政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