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发布时间:2024-04-25
1 出师表教案汇集8篇
出师表教案

建议如下: 1. 教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进行设计,内容全面而具体。 2. 教案应包括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要素。 3. 教案应当逻辑性强,教学步骤衔接自然流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 教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5. 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不仅传授知识也注重能力培养。 6. 教案应当灵活可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以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托。

出师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理解作者情意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3、反复朗诵诗文,感悟古人的遣词造句之美,从而领会“诚”的含义。

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重视课前阅读提示,并以此来辅助阅读课文。

2、认真阅读课文分四步做: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处理好长句之间的停顿,背诵全文。

2、讨论分析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几条建议。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二、整体感知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狨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说明:本文内涵较深,学生不易理解其中之意。未学课文之前,先对全篇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便于后边对基本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先读“阅读提示”,再读课文,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为还没有接触课文,所以,读“阅读提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本文内容的重点有个初步印象。

2、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说明:本文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同时,需要正音的字也不少。教师范读,是从文章实际出发,使...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