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登岳阳楼设计教案(实用六篇)
教学目标: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投影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上一课时导入
二、初步感知
1、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关于律诗和绝句
(见课后练习五)
3、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
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
※首联:
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
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
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 今昔对比
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颔联:
1、分析对仗。
2、此联主要写什么?
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
3、大意?
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颈联:
1、分析对仗。
2、大意?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
3、主要内容?
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尾联:
1、大意?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
2、内容?
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3、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
查看详情>>登岳阳楼设计教案十五篇
下面小编为您呈上“登岳阳楼设计教案”相关主题内容,点击进入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老师上课时会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
(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
(一)投影:李白画像。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此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还。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赶忙返至江夏。李白获得自由以后,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江夏赠韦南陵冰》),原来他又对朝廷产生了幻想,希望朝廷还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动了一个时期,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离开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他们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二)投影:孟浩然画像。简介孟浩然生平与写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时代背景。
关于诗人: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有《孟浩然集》。他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
关于诗歌:前面我们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到洞庭湖时,就提到过孟浩然的此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