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6
1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 篇1

——读《毛泽东传》有感

17一起咯计咯机   近日读了《毛泽东传》,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事迹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其中,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20多岁,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没有真正经历什么生活的磨难,在完成大学学业之余,很多人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但不论如何,对于未知的远方,每个人在好奇向往之余,都不可避免地感到焦虑和茫然。   如果看看《毛泽东传》中对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描写,你会发现彼时彼刻的他,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很像,充满理想,却又十分迷茫。   1912年,快20 岁的毛泽东还在读中学,他做了一个后来很多成功人士在读书时都会做的决定。   退学。   但从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退学后,毛泽东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在好几所学校报了名,这些学校五花八门。   那时候的他,别说思考出中国人类该何去何从的大命题了,甚至连自己今后要做什么都没想明白。   但迷茫归迷茫,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与当今年轻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从不焦虑。   迷茫是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而焦虑则是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带来的必然结果。   和现在很多人迷茫时就靠着电影、游戏、旅游打发时间不一样,那时候的毛泽东虽然并不知道自己今后干什么,但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   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不同于当今许多退学青年乃至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的颓废与懒散,毛泽东每天都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自修计划:早上图书馆刚开门就进去,中午只是买最简单方便的食物充饥,直到图书馆关门才出来。   读的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的历史书,还有一类是西方的哲学伦理书。而这两种书恰好是最容易激发人去思考的东西。特别是历史,那一个个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背后,是历史上各个时期顶层精英的人生,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透过历史,透过其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们完全可以去推测他们在不同境遇中的所思所想,进而体悟其中的精华以丰富自我。   毛泽东读历史的程度令人不敢想象。   中国的《二十四史》,很多人可能连一本都没有完整读过,毛泽东不仅全部读完,还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其中,毛泽东最佩服的历史人物是曾国藩,书中的观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都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名人思想的滋养,在解除毛泽东内心迷茫的同时也使得毛泽东的眼界不断开阔。最终,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解放事业。   他说过:“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   毛泽东读历史和哲学,不再只是为了满足兴趣或者单纯的自我提升,而是为了参透这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改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贫富分化,阶层板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思想守旧,道德崩坏?到底是什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