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不同的人和事而受到触动,产生各自的感受。这个时候,将这些感悟写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录自己的体会,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感悟,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按照我们乡村的老规矩,今天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我们这些天真、浪漫的小朋友又可以在自己幸福而温暖的家中大干一场了。但大人们可就倒霉了,因为不但要准备很多的美食,还要准备很多很多的事来过元宵。
我们的乡村过元宵首先要家家户户都挂上大红灯笼,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照的通红,祈祷今年好运的到来,然后在村庄的小溪里放水灯,烧香拜水神,祝福我们那里的下一年有源源不断的水,希望下一年不要再停水。还有我们的家家户户都要点‘满堂红’,所谓满堂红,就是在我们家家户户的所有床前,门前,灶前,都放上一块萝卜,在萝卜上面插一根蜡烛和一根香,然后把家中所有的灯都开起来,啊!真的好亮。
还有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看的——舞龙灯。根据我们这里的传统,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这三天是要舞龙灯的。不过,今年的春节,我们的乡村已经提前开始舞了,就在正月十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这里的龙灯就已经不舞了,那舞龙灯可美了,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那有趣的舞龙灯吧!
我要和你们大家分享的是从我们村的舞龙灯到柳坡村的途中所有有趣的故事。我们村的龙灯舞到柳坡村的时候,我们从马路上就舞起了各式各样的阵,一直把龙灯舞进了广场,正在这紧要的关头,爸爸突然要上厕所了,便让我代他舞龙灯,我抬起龙灯高兴极了!可到后来,还真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舞到小巷里,鞭炮声连绵不断,有时鞭炮屑还会炸到身上来,我只能硬着头皮在那杂乱的“鞭炮声”里走着,我差一点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吓死了。从满是鞭炮的小巷里走出来后,就放心多了,可转头一看,爸爸还是没有来,不过放正都是直路,没事,刚刚不是还从小巷里走出来了吗?”我有些得意洋洋的。可老头似乎总要与我作对,龙灯竟然要开始翻心了,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直到翻心圆满结束,爸爸终于来了,可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但我还是很开心、很快乐。
今年的过元宵感觉跟以往都不同,比以前的元宵节过的更加丰富、更加开心了,大概是因为我第一次舞龙灯吧!
元宵节来了!在国内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新年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的过完了。在古时候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目前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双眼”的节日,但同时也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大家这儿不是什么古城,没什么庙会,也没灯会,大家有些就是县有关部门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址就定在县有关部门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大家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大家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的感想50字”相关的文章
难忘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是不是该好好总结总结呢?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总结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志愿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为贯彻落实《关于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节日气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让大家度过一个温馨、愉悦、欢乐的元宵佳节。2月25日,陕州区实验幼儿园党支部开展了“扬传统文化庆欢乐元宵”活动。
第一环节:知由来。现在人们对于元宵节的表述详尽其致:团圆饭、猜灯谜、观花灯、放烟花……可是很多古人有趣的习俗,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遗忘,回味打捞和整理那些被人遗忘的元宵传统,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能赋予有益的启迪。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全体党员教师在观看视频节日由来中,共同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第二环节:赏诗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元宵节格外青睐眷恋,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绝美意象,惊艳了时光,也惊叹了心灵。品读《生查子元夕》《正月十五夜》《灯市》《燕京元夕曲三首》《元宵曲》《清玉案.元夕》等十余首古诗词,充分感悟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诗词瑰丽璀璨,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传播元宵知识等更多优秀文化,更好的体会和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环节:做灯笼。“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看谁花灯俏,这边风景好。”在这浓情元宵节里,全体党员们利用纸杯、一次性筷子、红包、对联等废旧物制作元宵花灯,培养全体教师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习惯。所有人都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材料,瞧!个个别出心裁、心灵手巧,剪裁、折叠、粘贴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一个个独特的灯笼制作好了!有的色彩绚丽、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创意新颖……真是厉害!大家兴高采烈地分组展示了充满创意和美感的灯笼,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传统工艺文化小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环节:猜灯谜。主题仪式庆元宵,张灯悬谜开动脑。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又叫“打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四个党小组的谜语竞猜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不仅锻炼了大家的思维,启发性灵,更给元宵节增添了一份欢乐,“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得到有效体现。此时,欢乐、祥和、温馨的气氛在校园内久久萦绕,宛如一阵温暖的春风吹入每个人的心间。
一夜飞雪无,两岸黄山绿;三河城头聚,九宵天鹅飞。20xx年第一场雪带着祥瑞向我们报喜,面对新的征程、新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有信心和决心,以乐于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勇于创新的“拓荒牛”的“三牛”精神,扬起我们奋斗20xx前进的步伐,以饱满的干劲...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活动收获与感想”相关的文章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作文是我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能够将零散的想法整合到一起。作文这一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炼总结,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活动感受500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到了!超市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抢到了几包糯米、面粉,匆匆忙忙回家去包汤圆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一手拿着糯米,一手拿着面粉。我正准备和面的时候,“哎呀”不小心把面粉撒了一地,我赶紧把面粉收拾干净,也学奶奶那样和好面,然后,我疑惑地问奶奶:“到底怎么才能包好汤圆呀?”奶奶笑眯眯地说:“你要轻轻地揉它,不能太重,要刚刚好……”奶奶手里还示范给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做法依葫芦画瓢,一个可爱的小汤圆就在我手上诞生了!
妈妈把我们做的汤圆放进锅里,那香味真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妈妈煮得非常细心,一个个白白的小汤圆“扑通……扑通……”地从锅底冒出来,挨挨挤挤的,可爱极了!真像一个个胖宝宝。
“出锅啦!”妈妈说着。我赶紧拿起一个往嘴里塞,啊!太烫了!我一下子吐了出来。我看了看大家,原来他们都在吹汤圆呢!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赶紧把汤圆端到风扇下,不一会儿就变凉了,我轻轻咬了一口,又软又甜。味道也太香了吧,真让人陶醉!
元宵节吃着美味的.汤圆,我们一家人都沉浸在这汤圆的香气当中,真是幸福啊!
今天是元宵,我要和妈妈一起包汤圆。听说吃汤圆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开始包汤圆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起来。我先拿了一些糯米粉,把它搓成一个圆球,接着用大拇指把圆球按了一个窝,像碗口一样形状,放上馅料,最后是把它封口。我把露出的馅儿一边捏紧,那边破了,我把那边捏紧,这边又破了。我又把两边都捏紧,汤圆白白的“肚皮”破了。
妈妈指导我,首先把糯米粉揉均匀,否则包时容易裂开,封口时要掌握好搓的'力度。我不气馁,换了一团糯米粉,重新做了起来。这次我终于掌握了技巧,做好了一个汤圆。慢慢地,我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好,做好了满满一盘子汤圆。
妈妈把汤圆煮熟了,让我们吃。我首先跑上去盛了一碗。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糯。跟在外面店里吃的一样可口。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感到特别有滋有味。
妈妈说:“凡事都要自己亲手劳动,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对你成长有好处。”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
据简阳市教育局安排,为了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使学生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寒假,同时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寒假之前我校制定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主题鲜明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我们简阳市地处川东丘陵,其春节、元宵节文化传统在此表现出博大精深、独居特...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的活动感想50字(精品八篇)”相关的文章
活动已经结束,相信你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有很多值得总结的方面。你想知道活动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用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丰富社区居民和广大离退休人员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创社区和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增强居民群众团结向上、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2月15日上午,宝积社区党总支以“社区喜迎元宵节,居民同乐促和谐”为主题在社区大门口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来自社区的党员、退休人员、空巢孤寡老人,弱势群体、社区志愿者等近4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叠彩街道党工委书记秦亮也来到活动会场指导工作。
社区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事前做了全面的布置,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五颜六色的彩旗和谜语在风中飘起。整个活动现场节日气氛浓郁,喜气洋洋。既安排了管段民警做好保卫工作,还邀请了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为现场的老人免费体检。不但准备了套圈、盲人击鼓、猜灯谜等多项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游戏活动,还特意安排了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环节。
活动现场,社区主任刘永红首先向居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致以良好的祝愿。接下来在一阵阵的掌声、欢笑声中,活动正式开始,老人们有的玩套圈、有的正在猜谜语、而有些老人却开心地包起了汤圆来。老人们个个都欢声笑语,精神抖数,充分反映了退休老人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以及对社区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的支持与热爱。当志愿者们把象征团圆吉祥现煮的`热腾腾的汤圆送到现场每位老人的手中时,不但让老同志们感受到了政府给予的关怀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大家更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和内涵,现场的人更能感受到她们在社区这个大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宝积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展示了社区文化风貌,使宝积社区居民亲身体验了文化魅力,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让居民过上了一个温馨、愉悦、轻松的元宵佳节。
元宵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每逢元宵佳节我校都会组织开展“元宵猜灯谜”活动,今年的元宵节活动在校领导的统筹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配合下更是在以往活动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计划缜密、流程清晰
本次活动经过了两周精细的策划准备,场地、人员、各项任务都分工明确,这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活动流程也是非常合理的,在猜灯谜活动开始前给学生介绍一些元宵的习俗习惯,诵读元宵的诗词,即增长了学生对传统元宵节日的了解,又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团结一致、相互配合
活动的圆满成功少不了各班班主任和配班老师的大力支持,各班班主任收集灯谜、给灯谜编号、手抄灯谜等都肩负着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重担,xx老师带领带领学生制作的灯笼、灯谜纸上的小涂鸦都给这次活动增色许多。
三、...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社会实践活动感想(汇集九篇)”相关的文章
正月十五圆又圆,各种汤圆香又甜。时光飞逝,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来了,在节日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做足了准备来迎接这个团圆,美好的节日,这样的话,我们应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了吧,这样才可以过好这个节日,那就请看下面的吧。
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了。
元宵节的习俗有各种各样,例如吃汤圆和观灯,那接下来我就大家介绍吧。
吃汤圆: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观灯;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了这些就可以更好的过元宵节了。在这里,我祝大吉家元宵节快乐。
无可否认,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入,以及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仍较薄弱的缘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但需要认清的是,中华文化是一个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动态概念。庆祝的形式和传承的方式实际上又是日趋丰富的,只要不失其既定的内核,我们可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新元素,并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因为,从“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中华文化”,永远只有“现在进行时”。
比方说,同是庆祝元宵节,淄博市淄川区的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滨州市博兴县有照灯的习俗,湖北省武昌区会一连三天“弄龙”等,这些都是各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传统文化基因逐渐形成的,这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呢?不仅是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亦如是。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已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就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不难看出,国家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尤为重视与笃定决心,这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是意义深远。
回到闹元宵,我们不能仅限于吃几颗美味可口的汤圆,更要通...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感想作文精选7篇”相关的文章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心得体会,你是不是对于怎么写心得体会还有很多的困惑?根据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元宵节感想作文”,欢迎您来到本页享受高品质的阅读体验!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但是我们临海的传统是正月十四那天。元宵节那天要吃羹、看花灯。
爸爸这天喜气洋洋,要带我们去奶奶家吃羹。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我们乘车飞一样地赶到四年。看见奶奶正热火朝天地做羹呢!我也好奇地加入了行列。
看奶奶包汤圆包得那么圆,我也抓了一团面粉搓搓圆,手上白白的一片,我赶紧去洗了个手,退出了“场地”。
烧好了,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接过碗一看,哇!一个个“珍珠”躺在桔色的米浆里,显得那么诱人。我像龙卷风一样卷光了甜羹,就让爸爸带我去看花灯。
七点刚过,我就来到灵湖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来观赏。
哇!好美丽的夜空啊!只见漆黑的夜空上布满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开放的烟花如同一朵朵美丽无比的鲜花,绽放在开空中,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我简直被迷住了。一颗颗五彩的烟花腾空而起,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真像一颗颗五彩缤纷的流星。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一样刷刷的往下落,它们把天空打扮的光彩夺目,整个灵湖沸腾了起来。五颜六色的花灯挂在空中,给这里增添了秀丽的色彩。做这些花灯的人手真巧,什么羊形,龙形,马形……通通都能造出来。
时间不早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热闹非凡的灵湖。
元宵节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的过法稍有不同的是,过元宵节被称作“闹元宵”。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狂欢气氛表达得极为生动。如果说春节是团圆节,那元宵节则是全民“狂欢节”,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然而,元宵节并非仅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碗汤圆那么简单,更多在于强调共同享受、传承的文化氛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形式怎么变化,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不会变,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明月高悬的元宵节夜晚,表面上是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欢乐,其乐融融,而实质上,却是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民俗体现出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全民共乐闹元宵,细品元宵节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过一个富有文化气息、彰显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在坚守与传承中与时俱进地创新“节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元宵节的理解,多局限于“吃元宵”的节日。公众对元宵节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颇。这表明,元宵节的文化传承还存在不足。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利用...
查看更多与“元宵节感想作文(精选5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