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三味书屋百草园教案

三味书屋百草园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24
1 2024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教案范例十二篇
三味书屋百草园
三味书屋百草园教案

本文是笔者精心挑选的一篇优秀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教案”文章。教案课件是教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对待。只有教师编写的教案课件越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务必将我的回答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教案【篇1】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 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教案【篇2】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

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

查看更多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百草园三味书屋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⑴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⑵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⑶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⑷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2、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⑴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⑵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⑶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⑷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⑸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3)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

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童年的时候都喜欢什么游戏,有什么难忘的趣事吗?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回答)“同学们的童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想知道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谁能告诉大家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从…到…”,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全文后说一说百草园生活的三味书屋生活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百草园生活特点: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特点: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朗读第1到8自然段,用四人小组...

查看更多
3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五篇
百草园三味书屋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

若您在寻觅精彩文章,或许不妨留意“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浏览之后或许会获得崭新的发现或灵感。在老师的职责范围内,制作教案和课件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教案中的知识点必须精心设计。透过精心制定教案,有助于老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

1、教材分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同时入选的还有《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外国诗两首》以及《伤仲永》,纵观全单元,虽然各篇文章文体不同,其中有散文,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古文,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成长”。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应整体感知,总体把握,用心品味,感悟所写之情,所言之理。此外,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启发他们有意识地培养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品质。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作此文时,鲁迅时年45岁,全文语言一改鲁迅杂文式的晦涩激扬,取而代之的是平易,清丽,富有韵味的话语。全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看似几个毫无关联的生活片段,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的一种天真的童趣。全文意旨紧扣,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并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散文化的精彩语言

(4)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久远,加上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高级的鉴赏能力,因此,很难把握作者的心境,也很难领悟所描写景物之下笼罩着的主观心理色彩。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应是教学的重点。

3、教学设想

(2)本课时整体感知文章,围绕“童趣”这两个字共同品味鉴赏文章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读整单元的课文,并通过书籍或网络的途径选读鲁迅的生平。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儿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成长的足迹吧。

a、导入法

首先教师与学生作一次平等的交流,。如教师可以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觉得开心吗?小时候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趣事可以和大家分享吗?”之类的问题。目的在于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寻找到学生情感的爆发点。此讨论预期的效果为热烈,自由,但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

b、移情法

使用录音机,播放一首《童年的回忆》,并对这首曲子作简短的介绍。音乐也是一种审美。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表达情感的方法,陶冶心灵。

2、整体把握阶段

a、诵读法

再次使用录音机,放课文录音,使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b、活动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那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叫《从百草...

查看更多
4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百草园三味书屋
百草园三味书屋教案

为了让教学更加顺利,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每份课件都需要老师去设计得更加完善。完整的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能算是好课件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关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的相关知识,并帮助您找到解决方案!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

3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已学过他的作品《风筝》,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题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2、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检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确凿 záo桑葚 shèn脑髓 suǐ珊瑚 shān hú 菜畦 qí油蛉 líng陌生 mò倜傥 tìtǎng 斑蝥 máo缠...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实用文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心得体会
句子
作文
自我鉴定
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