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文档处理技能能使我们更集中于工作,许多人却未意识到样本文稿对于我们写作的帮助。范文构思可以使我们更加灵活地应对写作难题,如果您想要查看关于“观书有感课件”的相关资料,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并建议您收藏本页以备将来查看!
作者:于冬梅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2年第12期
一、了解诗人,揭示诗题
一。引导学生结合预习介绍朱熹。
2.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投影出示“鉴、徘徊”,指名认读。
2.投影并显示学生在上课前写的新单词,以进行评论和指导。(点拨:鉴是上下结构的字,上收下放,人字头的撇和捺要展开写,最后一横写平把整个字托住。“徘”和“徊”两个字左窄右宽。)
三。学生选择课前没有写的单词再写一遍。老师将展示他们的评论。
三、诵读古诗,感受古韵
1.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并借助标点读出诗句的语气。并请学生说说诗中的“为”字为什么读第四声,使学生了解读书时可以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
2.指名读诗,要求将古诗的韵味读出来。
三。古诗的节奏也与平仄有关。按照平仄的说法读古诗,可以使它更有意义。
4.打着手势范读,生跟读体会,感受平长仄短。
四、质疑释疑,由景入理
(一)整体感知,引导质疑
1.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观书有感”的意思,指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写读后感的。
2。我们通过介绍一本书来表达阅读后的感觉。朱熹通过介绍写的读后感是什么?(清澈的小池塘)
三。先看这首诗的标题,再看诗的内容。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诗中写的是一个池塘,诗人为什么用“观书有感”为题呢?
4.清澈的池塘与诗人的阅读经验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的黑板写作帮助学生阐明课程的主要问题。观书有感?池塘)
(二)巧设情境,感受诗境
1.默读诗文,自主感悟
(1) 诗中哪些词反映了池塘的清澈?用“·”标出来。这个池塘为什么这样清?用“——”画出答案。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种方式:从心、从眼、从口。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3、《观书有感》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初识作者
1、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种方式:从心、从眼、从口。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读
三。你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
4、简介朱熹
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四。转变: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仅读书,而且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由学生熟悉的名句引出诗人,既复习了旧知,又激起学生学...
查看更多与“观书有感课件推荐7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