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2025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8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同学们对于原子团的知识还熟悉吗?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进行知识点的回顾。
原子团: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通过上面我们回顾的知识点,同学们看看自己有哪些还没有掌握好,在经过我们的总结之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掌握。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七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
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
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
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2)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4)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
查看详情>>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
查看详情>>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记得刚到玉祁中学的时候,我们老教研员过龙南老师就向我介绍说:玉祁化学组的实力要比锡南强(当时除了三所重点以外,锡南是第二层次的)。现在我们新上任的教研员薛青峰老师第一次到玉祁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王明局长向他介绍说玉祁高中化学组在惠山区是个实力很强的组。我知道这些成绩的肯定与我们组两位前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陈国兴老师连续几年高三所创下的成绩,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我组现在一共有7人(五男两女),我感觉最深的是我们高中化学组的人虽然人不多,但都是精华,也许是理科中选择化学的人一般都认为不是很聪明,所以我们就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不露山不露水,都只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那一份工作。尤其是我组的那些男教师哪个不是工作中一把好手,在家又是一个个模范丈夫。勤奋、刻苦是我组的一个特点,也正是我们的这一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化学组在历年的高考中,可以说为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国兴主任连续几年的高考成绩有目共睹,我今年也是第四次带高三,今年不好说,但前面三次我所带的班的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我组这几年始终没有出现过青黄不接断层现象,老带新工作开展得很好,老的毫无保留地带,新的谦虚勤奋地学,现在我们的吴伟新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完全可以胜任高三教学,我们可以说每个年级都有把关老师,高中三个环节没有一个薄弱。这一点学校领导也是可以对我们放心的。
在教科研方面,我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见长,“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我们始终来记这一点,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就是“实验探究模式”,希望运用实验来体现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我们组彭辉老师还写了一篇关于自制实验仪器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化学协会中心刊物《化学教育》上,我们每年的高二化学实验会考都得到上级的肯定。现在我们的陈波等年青老师又在多媒体上开辟新天地,让一些在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实验(如一些有毒实验和微观世界的实验等),都设计成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养成学化学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自编随堂配套习题上,我组也是启动比较早的,我们在上学期期初就制定了教研组计划,高一年级开始建立试题库,不再用现成的成本参考书,准备三年完善。现在经过一年高一年级四位老师的辛苦努力,高一年级的习题库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我们准备是高二和高三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次设计习题,让每个学生都吃饱。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也是一丝不苟得在执行学校的要求,我们每年学期初都会详细的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总要安排组员根据不同课型开讨论课,希望在各种课型上都有突破。备课组活动主要讨论的是每一节课知识点的最佳切入点,以期每一节都让学生有所得,希望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我们也在探索怎样把化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也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我们陈国兴老师的课幽默风趣可是有名的,...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11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六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总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两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三个可能改变宏观:物质的状态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微观: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2、表示的意义:
⑴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意义:a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b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3、方法: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三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八篇)
创建文档可能需要更多的心力时间和精力,写作的开始往往需要借鉴优秀范文的。 学习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拓展格局,写范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栏目小编阅读了大量文章最终选出“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为最好的一篇,为方便日后访问请收藏此页面!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一、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6篇)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特意给您推荐了一篇名为“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文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来提高效率。范文的价值和意义已逐渐被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经常学习优秀的范文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质和修养。希望以下信息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