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范文网>

课程课件

课程课件

发布时间:2024-01-10
1 微课程课件五篇
课程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授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已经到来。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微课程课件”的奥秘吧,相信这项服务会很快满足您的需求!

微课程课件 篇1

1.小组互动探究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二)作者简介,检查字词

(三)感知课文,互动交流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情节。

小说的主要情节:

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3、看社戏前的波折

4、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5、赵庄看社戏

6、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7、六一公公送豆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课文第11,12自然段。

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

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晚美景,烘托了“我”看社戏途中愉快的心情。写行船之快,衬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2.自选探究

1.读——读喜爱的语段。

2.说——说探究的内容。

3.问——问不懂的问题。

4.帮——帮助解决疑难。

5.选——选探究优胜者。

四人学习小组互动交流集体交流

教师强调:“偷豆”的是与非?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

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微课程课件 篇2

教学重点: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遇到具体问题时,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引入: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细胞分裂模型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由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

进而让学生通过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

让学生回忆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然后类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

1、公比q是任意一个常数,不仅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当首项等于0时,数列都是0。当公比为0时,数列也都是0。

所以首项和公比都不可以是0。

3、当公比q=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当公比q大于1,公比q小于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

4、以及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的关系

5、是后一项比前一项。

列:1,2,(略)

小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9练习1,2,3,题

2、作业:p60习题1,4

微课程课件 篇3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安全奠定基础。就让我以以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

查看更多
2 爱课程课件(汇编15篇)
课程课件

爱课程课件【篇1】

摘要: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40-02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8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在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与方法,非常巧妙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了一起,它是联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的纽带,对上承载着人才培养需求,对下衔接着学员认知基础、指导着课程教学。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课程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工具,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它的发展中,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学习律。准备律:对学习的解释必须包括某种动机;效果律:满意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强;练习律:重复刺激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俄国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极大地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规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展与改善了这一理论,创造了“刺激――强化――反应”公式。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奠定了认知发展理论基础,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纳赛尔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正式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据此编制课程教学设计,要抓住两点: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不仅要有助于学员理解,而且也要有利于知识的贮存与提取;为了尽可能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就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是一家之言。教育专家从建构主义出发,总结出了一系列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因为学习必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因为学员的思维和智慧最易被整个群体共享;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即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关注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其实,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萌发了这一理论,代表...

查看更多
3 地方课程课件四篇
地方课程课件
课程课件

编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款名为“地方课程课件”的产品,欢迎大家来了解并参考。对于老师来说,教案课件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老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不能敷衍了事。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方课程课件(篇1)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小儿语》

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

查看更多
4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4篇
课程教学课件
课程课件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会携带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仔细规划每个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我们将为您展示更多与“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相关的精选文章,以提供更多有关知识和见解。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实用的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篇1】

1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向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的发展依旧是墨守成规,产品的设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和样式,虽然保持传统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在日益紧张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工业企业想要稳定、高效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改革,进行创新,引进大量工业设计人才。随着创新理念的应用,当前工业产品市场中,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为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如何提升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素质,是教育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相对陈旧。工业设计专业有交情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结合,才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不同等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是为了向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由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等都是培养的内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大多是设置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教学。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在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创造实践教学、实践体验、实践参观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获取工业设计新的理念和想法,将自己的工业设计知识进行扩充,产生新的知识,充分地感受到工业设计的魅力。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就需要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转变,将更多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目前互动—探究型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将其应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也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互动—探究型教学法的特点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地提升,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术、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我国高校教育实施改革,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工业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互动—探究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用互...

查看更多
5 校本课程课件分享
校本课程课件

请看以下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收集的有关“校本课程课件”的信息。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需要老师自己进行完善。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会被遗漏。请注意,本文资料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校本课程课件 篇1

一、谈话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画片?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摄影艺术,更进一步地来了解摄影艺术。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受摄影作品、欣赏摄影作品、学习摄影知识。

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1、介绍小知识:

(1)出示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

出示人像摄影:

教师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这张照片是一张人像摄影作品。

(2)摄影艺术按题材划分,有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生活摄影及广告摄影等。

2、欣赏摄影作品:(课本摄影作品)

提出要求:认真欣赏插图作品,想一想,课本中的照片属于哪一类摄影题材?

小游戏:抢答。

①开国大典②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③老照片④中国网通广告⑤x疆火烧山⑥天鹅之歌。

欣赏摄影作品,对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学习摄影作品的分类。

探究摄影作品的表现方法:对比欣赏法以小组为单位,选你们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

(1)出示《开国大典》候波

研究1:通过看录像想一想哪幅作品更贴近主题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和拍摄的角度上进行欣赏。

(2)对比欣赏:

出示《天鹅之歌》和《新天鹅之歌》

研究2:想一想,这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合理?

教师从构图上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对比欣赏

《x疆火烧山》和《中国网通广告》(电脑合成)

研究3:

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幅作品?

(4)对比欣赏:

《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新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

3、说一说,哪幅作品更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摄影的方法:构图、色彩、人物表情、摄影角度。学生欣赏摄影作品。

学生欣赏。

学生评述。

学习观察摄影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1、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2、通过学生对比欣赏、评述,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欣赏评述的能力。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三、深入感知摄影作品。

交流、提高。

点播欣赏法:欣赏课件中的摄影作品:你想看哪一张摄影作品?认真欣赏摄影作品,请大家欣赏。

提出要求:边听边想一想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摄影方法进行拍摄的?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巩固学生所学的摄影知识,使学生在欣赏、评价中感悟所学摄影的表现方法和摄影艺术分类。

让学生展示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1)组内欣赏:提出要求:小组欣赏: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选出小组优秀的作品,并给优秀作品进行命题。

(2)全班欣赏:

用你学的知识把作品介绍给大家。

1、学生欣赏。

2、学生评述。

1、学以致用。

2、巩固所学的摄影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