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条形统计图课件(模板十一篇)
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掌握其绘制方法。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合作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尺子等。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过程;正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图例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识别分析与处理统计图中的信息。
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将在下周召开“诵经典美文 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展示的项目有经典美文手抄报评选、唱古诗词表演、英文诗朗诵、电子报刊设计。没有人数限制。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踊跃报名。
二、探究新知
1、收集数据。
第一项:参加经典美文手抄报评选的同学,请举手。
第二项:参加唱古诗词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第三项:参加英文诗朗诵的同学,请举手。
第四项:参加电子报刊设计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2、整理数据。
根据学生回答,将参加比赛的项目的人数,填写在统计表中。
四年级同学参加展示活动项目统计表
手抄报评选
唱古诗词
英文诗朗诵
电子报刊
四年级
3、学生独立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反馈交流。
(1)选择几位学生绘制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展示。
这是我们原来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单式统计图),请学生回忆单式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及注意事项。
下面是五年级同学参加展示活动项目统计表
手抄报评选
唱古诗词
英文诗朗诵
电子报刊
五年级
(2)根据这两个图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3)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方便的观察和比较四年级和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情况?
5、学生讨论交流。
①用一根直条不能既表示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又表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
②要用两根直条表示两个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
③为了区别,可以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四年级参加活动的人数的直条画绿色,五年级参加活动的人数的直条画红色。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条纹来表示。
教师小结:下面,我们就按照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把这些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查看详情>>折线统计图课件集锦
编辑的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折线统计图课件”的相关信息,阅读后您一定会收益颇丰。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的有效平台。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p104~105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上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2个特点:一是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是还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4、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前段时间我们泗泾二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读书节的活动,老师了解到我1
们学校的李丽同学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下面是有关于她这几年藏书数量的一些数据。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李丽同学20xx年——20xx年的藏书数量情况:20xx年40册,20xx年55册,20xx年55册,20xx年45册,20xx年80册,20xx年90册。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能将这些信息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用统计表(课件演示)、还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它由哪些要素组成?(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数据刻度、单位、直条)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你是怎么直观地知道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的?
师:对啊,条形统计图是通过直条的高低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除去关注数量多少以外,老师还想知道这几年李丽同学藏书的数量总体是怎么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藏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师:是啊,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确实是藏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每一年的变化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
师...
查看详情>>折线统计图课件优选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每个教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中达成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在下面是我们为您特意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课件”内容,相信您一定能找到宝贵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收集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这节课进行统计图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家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并利用我们收集的体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一找一个人的生长过程有没有规律?
1、做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看题,师介绍人的正常体温大约37摄氏度。
问:这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了哪些时刻?纵轴上是怎样表示体温的?
请学生互说这位病人每天各个时刻的体温。
说明: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各是多少,也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做练习十四第2题
小组讨论:你从统计图上知道了什么?
指出: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结果和数据的一些特点。
1、做练习十四第3题
小组讨论:从统计图来分析,你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做练习十四第4题
让学生根据素质报告书上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小组内讨论:看看自己哪一段时间体重增加得最快,和其他同学是不是差不多?全组同学体重增长有没有共同的特点?男生有没有什么规律在全班交流?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统计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感受
对于最后一个练习学生非常有积极性。
授课日期11月4日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现在到我们桐乡乌镇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很多外地的游客在出发前总是想了解我们桐乡的交通、天气、特产等信息。为了方便游客了解桐乡一年的气温情况,乌镇旅游网站上公布了桐乡一年12个月的平均气温数据。老师将这些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
展示统计表:桐乡市20xx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表20xx-5
月份
平均气温(℃)
师:这个统计表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
生:统计图。
展示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条形统计图,那这个是什么统计图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